短篇脑洞合集_前情介绍(李泓视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情介绍(李泓视角) (第1/1页)

    李泓,字少泉,房州姚顺人。

    十岁考取童生,十七岁乡试中举,二十岁考取进士,时年以二甲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庶吉士的身份。

    虽说未夺得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的名头,但其以弱冠之年考取进士,已是本朝前所未有之先例,连圣上都在殿试上亲自召见了这位最年轻的进士。

    皇帝见其形貌亦是俊朗高挑,气宇轩昂,遂又随口问了籍贯家境,才得知其是房州姚顺县东乡人,家里世代农耕,如今也只靠着几亩薄田维系生计,此次进京考试还是乡里一些士绅资助才筹得盘缠上路。

    皇帝闻言微微有些吃惊,因为面前的年轻人一点扭捏怯懦之态也无,通身的气度极为自信,比起一些世家子弟也不遑多让,不禁赞赏道:“寒门贵子,难得难得。”

    就是这一句话,让李泓直接跳过了之后的朝考,直接进了翰林院,这可是一甲那三位才有的待遇。“非翰林不入内阁”这是朝廷历来默认的传统,所以入了翰林院才算是仕途之路的开始。

    当时的翰林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严有为见这青年仪表堂堂,知书达礼,又颇得圣上亲睐,日后前途不可限量,便有心将自己年方二八的小女儿许配给李泓,但又担心他已经婚配,毕竟像他这个年纪按照地方习俗进京考试前家里都会为其操办婚事,一来年纪合适,二来万一进京路上出什么意外也不至于香火断绝,自己的爱女可不能嫁人做个偏房。

    所以严有为派人去了房州打听,才得知李泓虽已成婚但妻子因生子时身体孱弱已经逝世了,虽留有一子但严有为也不甚在意,李泓日后注定是要在京做官的,自己女儿嫁过去就是李府主母,日后生了孩子就是李家嫡子,至于李泓那个儿子就让他养在房州老家就成,一个从小养在乡下地方的孩子日后又能有多大出息,根本不用担心女儿日后会被威胁到地位。

    严有为打定算盘,遂将刚入翰林院的陈泓收作亲授弟子,并且在翰林院进修时就经常带着他在礼部行走做事,一年之后李泓与其女儿成亲,恰巧礼部侍郎一职空缺,李泓便被诸位礼部官员一同上表推荐,加上皇帝对此人还颇有良好的印象,便水到渠成地出任了礼部侍郎一职。

    其实,若是细究起来,这事是极其令人心惊的,李泓不过一年时间就成了朝廷的二品大员,与他一届进翰林院的同科状元如今才是个五品翰林院编修,照这么下去,他之后为官只需按部就班熬时间,不出十年必入内阁,那时他也不过而立之年,势必将会成为本朝甚至开国以来最年轻的阁臣。

    这仕途用平步青云都不足以形容,旁人看在眼里肯定是眼红的,但碍于严家如今的家主,也就是严有为的大哥严禄已经是内阁首辅了,在朝廷里的势力如日中天,所以大多都是敢怒不敢言,心中积怨想着日后若是此人倒霉了,定要狠狠踩上一脚才是。

    就这样八年过去,不俗的政绩让李泓顺理成章成为了六部部首之一,这次几乎没什么人说闲话,但严家对李泓的态度却在隐隐之中发生了一些转变。

    因为严有为的小女儿至今还未怀上李泓的孩子,严家为此寻遍了京城名医,但还是未能如愿以偿,而李泓对此虽然也心存忧虑但远没有严家人着急上火,反而每年回家省亲的次数变多了些,并且多次与妻子言语中暗示想将房州老家的儿子带来京城,放在自己身边教养。

    严有为自然也从女儿处得知了李泓的想法,但碍于李泓已经在朝廷有了自己的班底根基,并不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什么都还需要他这个老师指点的愣头青,所以有些话他不可能像当初那样说得太过强势,但寻个由头阻止李泓将此事拖上个两三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这一拖,女儿的肚子争气,果然有了好事,李泓自然也就将此事作罢了。然而不久,家里的老母亲去世了,按照本朝以孝为先的惯例,在职官员需要回乡守孝十七个月。

    所以李泓只好带着刚刚怀孕的妻子回乡丁忧,严有为得知自然放心不下,于是与大哥一道求说于皇帝,以朝廷今年还要编撰汇文大典为由,酌情缩短礼部尚书李泓的丁忧期限,改为七个月。

    皇帝哪里不知道严家人的心思,但他也乐于卖这个人情,毕竟李泓这个不可多得的棋子日后他还有大用处,并且皇帝还暗示了严有为,等李泓丁忧回京复员,主持完汇文大典,就赐其文华殿大学士称号,入内阁理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