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娇_第八回 曹御史桃李天下,读书人代为申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回 曹御史桃李天下,读书人代为申冤 (第3/3页)

翻身之机,如猛兽一般嗅着味就来了,监察院上下摩拳擦掌,只等一展身手。

    当年指证曹御史通敌的家仆早已不知去向,费了一般功夫才查到他回了老家,但是很快又被一群人带走了。那群人是混混打扮,但是行事颇有章法,不像是胡乱闹事的。

    监察院一路沿着线索追查,经由地方府衙配合,在家仆老家的后山起尸,经黄册比对以及家仆的亲属辨认,十有八九是家仆。

    死者为颈骨折断而死,身上的衣物已经腐烂,所剩无几的衣料却是可确定他生前去过京畿,因为衣裳是京畿作坊生产的,这种布料只有京畿才有,一般不供于外地,也不是一般人家能穿的,衣裳是家仆失踪时穿的。

    家仆亲属都是一般民众,亲者被一群凶神恶煞的人带走,其亲属自然着急,可是报了官之后也是找不到踪迹,只想恐怕凶多吉少了。

    此外死者的骨架基本与家仆相等,基本确定死者就是家仆。

    首告有功者,是什么人要置他于死地?

    如若此案没有隐情,为何兴师动众要去杀害一个仆人?

    皇帝看过监察院奏报后,默许了他们继续追查的行为。

    监察院获准阅览当年卷宗和证据,发现通敌来往书信确实都是曹御史的笔迹,可是内容并不是要通敌,而是几封家书,一些琐碎的记录,并不是写给曹御史的子侄,似乎是为他人代笔。

    如果只是因为人代笔而下狱,未免太过冤屈了。

    大理寺当年的主事已经告老还乡,病死路上,无法追究其错判的责任,那么识读蛮族文字的人又在哪里,为何要诬陷?

    曹御史结交的这个人又是谁,居然亲自为其誊写家书?

    许多线索如乱网纠缠,叫人一时难以厘清。

    但是基本确定曹御史是被冤枉的,那么当年被牵连的人果真是无辜枉死了。株连的旨意是皇帝下的,可是谁又有胆子去指责他?所以不过推到已故主官身上,再略微为一些人平反。

    再之后,九九重阳将至,这个遍寻不到的精通蛮语的人终于跳了出来,自陈案情,并且指认了主战派多名上峰,说他们教唆自己颠倒是非,诬告陷害。

    曹御史府里那些家书,也不过是技艺高超者模仿曹御史笔迹誊写的罢了。而誊抄着自己也知道兹事体大,生怕惹祸上身,抄的并不是边地驻军的信息。所有一切,于曹御史皆是毫不知情的。故而他狱中不管如何苦思,始终是不得要领的。

    曹御史不过是主和派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却掀起了这般后患无穷的风浪,说到底,主战派也是没有料想到的。

    主战派几个上峰被降职、免职,可是前线战事已经白热化,根本不是说停就能停的。何况,如果皇帝没有征夷之心,任这些人如何施为,还不是无济于事。

    西北草原广袤,牛马肥壮,常以马匹与我中原互市。可是近年茶产地气候不良,品质不足,产量有所下降,加上路途损耗严重,而马匹商人趁机抬价,一匹马已经超出了初时的数十倍之多。

    中原人虽然也养马,朝廷自设马监,可是养马没有方法,病马劣马颇多,军事骑兵用马还是得仰仗西北。

    这样来看,朝廷苦于无马良久,趁此机会夺过大帐草原,蓄养良马,似乎也是说得通的。

    宫中降旨令各方州县全力支持战事,在今明两年拿下敌方大帐,此后各地与边境贸易往来税负都降一成。

    贸易周转本就耗资巨大,边境关卡赋税极高,所得两三倍利润皆要抽取一半,商人们苦不堪言,指令一出,很快得到了一些时常走货的商人的响应,纷纷拿出不少家财支持。

    州县的子弟、卫卒,也在几番激励动员下,纷纷转战西北。

    解释一下:这里是参考明朝的诉讼程序,明清是不让女人参与诉讼的,好像是不便于对女人用刑,我也记不清了。要参与也是只能让她们的丈夫或儿子之类的代为诉讼。我写昏头了,更正一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