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7章 徭役之害 (第2/2页)
州听了欣慰:“到底是朝廷和官家看中的人才,以后就有劳子瞻你了。”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子瞻不辛苦。” 查阅了衙门的文公之后,苏轼更加了解到凤翔当地百姓的艰难。 他的脾性很像祖翁苏序,忧国忧民心底纯善,见不得别人的疾苦。 苏轼心中郁结之时,最喜欢做的就是给弟弟写信。 信中诉说着对弟弟的思念,也把衙前之役的危害和担忧统统透过信纸传达给了苏辙。 苏辙见到信时,不免也跟着难受。 哥哥是个感性的人,他真的很担心哥哥会陷入愁绪里走不出来。 他急忙提笔写回信安抚,并且鼓励哥哥改变衙前之役的危害。 当苏轼收到弟弟回信的时候,他正准备去渭河边。 此时,他刚刚从宋知州手里讨到了负责押运的差事。 收到信,苏轼从头到尾看了足足有三遍,信中的每一个字都记在了心里。 弟弟的每一句话都是他坚强勇敢的源泉。 把信放进衣襟贴近胸口,苏轼就仿佛觉得弟弟在身边一般。 来到渭河,正是河水暴涨的时候。 走水运去汴京,那么河水越大运送的货物也越多也快。 只是河水暴涨对押送的百姓却有生命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物毁人亡。 渭河边,被征召徭役的壮年与家人痛哭告别。 女子和孩子的痛哭声此起彼伏,老人和儿子,女人和丈夫,孩子和父亲仿佛就是生离死别。 衙役们不断用鞭子抽打,催促壮年上路。 苏轼看见此景,立马呵斥:“住手!你们这是做甚!他们是大宋的百姓,不是牛马,岂能如此对待!” 衙役回答:“大人,你有所不知。这批木材是上头催要的,若耽误了期限只怕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苏轼怒道:“官家仁厚,爱民如子。如果他知道要用人命去换这些货物,断断也是不会同意的!” 听说苏轼是衙门里的大官人,百姓们纷纷跪倒在他面前:“求求大官人救救我们罢!求大官人开恩啊!” 苏轼本就是心善之人,见了这等场面几欲落泪。 他连忙让百姓们起来,可谁也不肯起身,把头都要磕破了。 苏轼道:“今日押送暂缓,等我回禀了知州大人再做商议!” 百姓们听了,像是捡回了一条命一般,千恩万谢。 衙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很不满,但谁也不敢上前劝说。 最后众人把目光都落在了杨石头身上,毕竟他平日里和苏判官走得最近。 没办法,杨石头凑到苏轼跟前,小声道:“老爷,这差事是凤翔的惯例,若贸然停止,只怕朝廷会追究我们延误之责。还有,老爷您不能对这些贱民太宽容,否则下一次朝廷有什么押运旨意,就驱使不动他们了。” 苏轼听到杨石头口口声声称百姓为贱民,心中大为不悦。 他本就是爽直的性子,直接当着官民的面大声道:“近日渭水暴涨,强行舟楫十分凶险。我苏轼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不能弃大家的性命于不顾。今日你们且都回家去,待我同知州商议之后再行定夺。” 剪秋萝的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