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2章 押送粮食 (第2/2页)
粮食送到。
幸好队伍里的都是墨门弟子,谁也没有抱怨,一心完成君上命令。
听了韩世英说的原委,苏轼又喜悦又感动。
虽然子由是弟弟,可一直都是他最坚实的依靠。
苏轼垂睫:“世英,我这个哥哥真是没用,子由什么都替我想好了。”
韩世英道:“哥哥,三郎说,在别人眼中,你是大宋最耀眼的才子,可在他眼中,你是他的哥哥,你的忧愁就是他的忧愁,你的欢喜就是他的欢喜。”
忽的,苏轼竟痴痴笑了起来:“世英,你是不是也羡慕我有这样一个能干又体贴的弟弟?”
韩世英起先不知苏轼为何发笑,听到缘由后肯定道:“不止是我,恐怕整个大宋也会羡慕。”
事实上,不止大宋,千年后的人们亦会羡慕苏轼有个宠哥狂魔的弟弟。
生怕官吏克扣,苏轼亲自来到乡间把粮食分派给农人,又去到最穷苦的百姓家中,按照人口摊派口粮。
这一切都是韩世英和他带来的墨门弟子一起完成,谁也没有私藏一粒米。
直到所有的粮食发放完毕,韩世英才准备动身回汴京。
苏轼置办了酒菜,宴请韩世英及其带来的随从。
醉得厉害时,苏轼仿佛看到了弟弟就在身边。
醉倒在床上的他嘴角都带着笑意。
是啊,此生给他最多温暖的人就是弟弟啊!
苏轼为凤翔府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
但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初衷,那就是用尽全力造福一方百姓。
衙前之役和旱灾之后,苏轼开始关注起凤翔府的经济来。
只有繁荣的经济百姓生活才会富足,否则就会越来越困顿。
凤翔府靠近西夏和辽国,供养着驻守的兵士,又加之官吏的盘剥,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每每有心事,苏轼总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给弟弟写信。
这世上最懂他的是弟弟,让他最安心的人也是弟弟。
虽然弟弟远在京城,可他们心连在一起,哪怕相隔万里也尤在身旁。
汴京城里,苏辙也坐在书房里。
他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看哥哥的信。
哥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被苏辙当成了墨宝,看完之后都整整齐齐放置在锦盒里。
这一次,苏辙也不例外。
锦盒已经满满都是哥哥的信。
站在窗边,望着天上的残月,苏辙不停回想着哥哥心中所忧。
忽的,他转身,坐在案牍上,开始给哥哥回信。
七日后,苏轼就收到了信使快马加鞭送来的信笺。
在信中,苏辙说道,只有民间的经济活跃了,百姓才能真正受益。而官府垄断着茶、酒、盐等生活必需品,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唯有把官卖变为民卖,做到让利于民,才能藏富于民。
要壮大坐贾和行商的发展,打破土绅的排挤,有了活水来,就不怕成为一潭死水。
虽然从短期来看,官府也受到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官府的交易税会增加,朝廷的税收亦会增加,最终实现官府和百姓的双赢局面。
苏轼看完弟弟的建议,忍不住赞叹弟弟的经济头脑。
怪不得他能在短短几年后,通过做生意就赚取那么多的银两。
这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想到,而且做到的。剪秋萝的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