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儿郎_955:商议出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55:商议出兵 (第1/2页)

    秦为肃然道:“臣也成看过史书,但凡盛世,百姓无不自信满满,压根就不会害怕异族!”

    汉唐时只有异族畏惧汉儿的,怕的要死,那时候几个汉儿就敢扬威于异域,让异族胆寒。可到了大宋,情况却颠倒了。

    大宋地百姓被辽军吓疯了,这是盛世吗,毛线地盛世!

    赵祯的呼吸紧了些,作为帝王,他地目标就是明君,而只有缔造出了盛世地帝王才有资格称为明君。

    所以他心动了,这个大宋有神经病地帝王,有跋扈的首相……可秦为却觉得这是最好的搭配。

    焦虑症和抑郁症好啊!

    受不得气,遇到难题寝食难安,非得要想办法解决了才能安心,否则就会如芒在背,难受到了极点。

    这样的帝王古往今来好像没有吧。

    历史上赵祯刚掌权的时候的确闹腾了一阵子,只是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抱负,就被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疯狂反扑给吓破了胆。

    若是现在呢?

    范仲淹变法时大宋的内外部环境都不是很好,各种利益团体在扯后腿,在咆哮……以至于庆历新政无疾而终。

    当年的赵祯不是没有威望,只是少了些底气而已。

    现在底气有了,如今大宋内外皆在强大,只要敢于出手,未必就不能成功。

    看看吧,赵祯现在一脸的苦大仇深,分明就是进入了病情发作状态,秦为在想以后要对外强硬时,是不是先想个办法把赵祯的病情引出来……

    只是这样不大厚道吧?

    秦为纠结的看了吕夷简一眼,这位首相堪称是脾气最差的一位,睚眦必报,跋扈嚣张,最擅长的就是得势不饶人……

    怎么感觉大宋的君臣就没几个好的呢,但秦为转念一想,就觉得这样的君臣才是盛世的基础。

    你看看汉唐鼎盛时的君臣。

    他们但凡听到异族挑衅,第一反应不是学庞籍这种唾面自干,而是咆哮着出兵,要用敌人的鲜血来洗清汉儿的耻辱。

    这才是汉儿!

    若是没有自相残杀,外敌再强大也无法击败他们,这是千年来无数战例证明的铁律,那些京观耸立在各处,彰显着汉儿的武勇。

    作为大宋的掌舵者,赵祯的这个性子太软了,这样不好,要改变。

    就比如现在,是不是就会头痛的赵祯,一旦发起病来,那个气势才是最强的,这一刻他只想发泄。

    而吕夷简这样的跋扈更是首相的不二人选。

    只要大宋的实力不断增长……现在吕夷简敢附和秦为派兵去威慑辽人,以后说不定就会叫嚣着出兵北伐。

    范仲淹忧郁的道:“陛下,此事就怕耶律宗真发怒,他一旦发怒,弄不好就会和西夏停战,然后全力攻打大宋。”

    这是他的担忧,你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却充满了保守的气息。

    当年的范仲淹一心改革,可面对外敌时他的态度却还是当初那些人一样,保守,不敢对外做出改变。

    赵祯突然仰头看着梁架,淡淡的道:“晏殊在三司极为得力,今年估摸着能有结余。”

    这话极为含蓄,但里面的意思却让秦为热血贲张,今年大宋有钱了,耶律宗真若是敢和朕哔哔,那就弄他。

    吕夷简回身斜睨着范仲淹,冲着赵祯拱手道:“有的人总是胆小如鼠,一点事就吓得自缚双手,也配为相?陛下,耶律宗真若是敢倾国南下,臣愿意领军前往,不胜不归。”

    吕夷简啊吕夷简,哪怕已经有了一个庞籍做对手,仍不惧再多一个范仲淹,竟然一番话直接就让他下不来台。

    果然是跋扈啊!

    但是秦为却觉得极为舒坦,赵祯也是如此,他看了范仲淹一眼,见他面色如常,就微微点头。

    宰辅要有度量,至少要能忍。

    否则人人都如吕夷简般的一点就炸,这皇帝还怎么做?整天就顾着灭火去了,还怎么管国事?

    他说道:“此事要斟酌,枢密院和三衙汇合商议,看看要出多少兵,还有,让晏殊也进来……好歹出兵要不少钱粮,有他在才能知根知底。”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秦为心中欢喜,觉得自己的谋划和赵祯好像是不谋而合,双方就像是孤男寡女,一见钟情……

    不能再胡思乱想了。

    可赵祯已经看到了他脸上的表情,不禁叹息一声,觉得这个年轻人果然没啥城府,心中欢喜就笑,不喜就怒……

    “秦为。”

    “臣在。”

    秦为马上就挺胸收腹,身姿挺拔的让殿内的一群老腊肉们无地自容。

    赵祯没好气的道:“诸位相公都年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