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14: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2/3页)
想要长治久安却也不能一味地求稳,有些事情该做的就要有人去做。” 秦为也回以正色,道:“这还要多谢庞府尹的那封奏疏。” 庞籍有没有站队张士逊这事儿不得而知。 但当初张士逊联合满朝清流上书弹劾自己,庞籍却没有随波逐流,他只是在最后尘埃落定后,才单独给刘娥上了封奏疏。 里面明确提到了以工代赈的弊端,和大宋现如今的境况。 这是一封很中肯的奏疏。 所以刘娥并未因此嫌隙庞籍,反而在是张士逊一党悉数下台的情况下,庞籍仍然稳居开封府尹没有丝毫影响。 那封奏疏后来传到了赵祯手里。 小皇帝仔细研究了一晚上后,派许茂则抄录后送去了秦家,并在其上附带了一句‘庞籍眼光独到,可为良臣’。 这是提醒秦为莫要杀红了眼,误把良臣牵连了。 到底是一封什么样的奏疏,能让帝后在大战之后非但不清算,反而大肆褒奖。 可当秦为仔细研读后那封奏疏后,他唯有苦笑。 庞籍在奏疏上说,大宋之祸在于内患,权贵势大威胁超纲,可却不能下手太重,以免引发党争之祸。 初看这封奏疏时,秦为讥笑庞籍这是在婉转为张士逊等人求情。 可后面,庞籍却历数了以工代赈的诸多好处,并且注明了许多细节应该如何处理,地方上遇到阻碍后,又应当如何安置。 很详细,连秦为这个提议者都没有想到这般程度。 这也是为何以工代赈施行一年之久,那些权贵却找不到任何理由反对。 以至于他们还要靠天狗食月这种滑稽的理由,去逼迫赵祯收回成命。 可以说这一仗之所以能赢,庞籍的那封奏疏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所以秦为并不讨厌庞籍,反而他认为,大宋就该有几个像庞籍这样的官员,不仅能做到耿正不阿,还能不偏不倚,一心只为了家国着想。 “令郎的脾性太过偏激,这不是好事儿……” 他并没有直接拒绝庞籍,只是点出了庞世英身上的一些缺陷。 这娃儿聪明是肯定的,可偏偏他又太聪明了。 这样的人想法太过自我,根本不懂一点儿为人处世。 他可以教授给庞世英学识,可在这之前,他要先把这娃身上的劣性给磨平了,否则今后必成隐患。 庞籍苦笑着点头:“小儿就是太孤傲了些。” 只是孤傲吗? 当日在国子监门前,庞世英那目空一切的眼神,他现在还记得。 这样的人若日后做了官,他将不会被任何党派所接受。 秦为叹息一声:“庞府尹也是为官多年,须知一旦令郎入了仕途,那这份孤傲就会要了他的命。” 庞籍知道秦为这话皆是良言,所以沉默了少许,便拱手准备离开。 他知道,自家儿子怕是拜不成这个师了。 “国子监有入学试题,想来以令郎的水平,入学应当不难……” 走出几步后,秦为回头叫住了庞籍。 算是给了这个面子。 “多谢……” …… 历朝历代,似乎每隔几年就会涌现出一批所谓的难民。 或是因为天灾,或是因为人祸。 只是今年这些难民却不是因为天灾人祸,而是前年的旱灾太严重了,导致许多地方的百姓两年都没缓过来。 以工代赈是个好法子。 可那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灾民多了,土地就少了……想要活下去,就只能继续做流民,四处流窜之后,要么饿死异乡,要么求得一线生机。 而汴梁作为国都,自然就成了灾民们首选的地方。 这不能全怪执政者无能,实在是现年间的产出实在有限。 想要和后世那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不可能的,这毕竟是封建皇权统治下的社会,能做到妥善安置就是极为不易了。 国子监的空地里都是学生,此刻一顶顶帐篷在空地里撑开,那些学生们在相互帮助固定帐篷。 “陛下,您怎么来了?” 秦为没想到赵祯竟然出宫了。 本朝皇帝出宫不是稀罕事,可这几日因为流民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