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帝后模拟器 第36节 (第3/3页)
一模一样的故事。 不过没准呢。 说不定就意外对上了,那她就不用想其他办法来编故事了。 如果一直没个答案,浅才说不定就钻牛角尖了。 很快,保存在司记司的诗集手稿被送来,安临拿到之后翻开几页看了看,找到几首标着【[宣]杨盛】的诗作,下面还正正经经地标好了[字浅才,阳和县临芳人……]之类的信息,像极了语文课本下注释的诗人介绍。 还别说,宋菱不愧说是浅才跨时代的迷妹,对浅才哪首诗大概是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写的都如数家珍,因此安临特意找的几首诗都是他差不多就是现在这个年纪所作的诗,也不是特定环境下所作的。 ——本来安临是这么决定的,但是她看到有一首诗后突然就改变了主意。 这一首诗的大意就是昨天晚上下了雨,今天早上起来地面上都是湿的,但是他还得去上值,这种天气真不想出门云云,但是官家都天天辛苦处理公务,他仅仅是因为下雨就不想上值,实在不该……好家伙,这首居然还是跟她有关的??? 安临看完之后才发现这一点,看了看那首诗又抬头看了看正正经经的浅才爱卿,目光一下子变得有些微妙起来,一下子有点无法想象看起来性格孤傲又雅正的浅才居然会在诗里这么……嗯……吐槽?算是吐槽了吧? 而且他写这首诗的时间,按照宋菱标出来的这个时间来推断,应该也就差不多是他当完这个月的起居郎之后。 倒是突然鲜活了许多了呢,比之平时的形象来看。 所以安临第一首就挑了这个,心情奇异地念出这首诗的首联,“昨夜三更…(注)” 这时候杨盛还不知道整首诗写的是什么,听到首联后认真思索起来,片刻之后作出了下一句诗。 当然,跟诗集中记录下来的原句是不大一样,毕竟情境也不一样,不过这一首新的也同样很有韵味,写的是三更被打更声唤醒,半梦半醒间听到窗外雨声淅淅沥沥,想到在家乡读书的时候。 “等一下。”安临听完之后喊了停,然后去书桌上抽了一张空白的纸,“浅才还是直接写在纸上吧。” “争取凑个三百首,朕给你出个合集。”安临笑道。 看,这不就有同个开头,其他都不同的两首诗了吗。 “陛下,那诗集上是如何写的?”杨盛问。 “真要看吗?”安临忍笑。 杨盛不明所以地点点头,安临就把原诗翻开给他看,杨盛看完之后目光一怔,表情逐渐空白。 “这看着像浅才你会写的内容吧?”安临笑了出来,“这下好了,看来这诗流传到后世之后,所有人都知道朕天天批奏折了,看得浅才你都反思自己了。” “……陛下惯爱打趣人。”杨盛无奈,憋出了这么句话。 安临咳了一声,继续试下一首,然后在心里装模作样地为后世的学生默哀了一下。 这下好了,原本只要只要背一首的,现在这么一试,这几首诗都变成两个版本了,不知道他们以后需不需要两个版本都背。 皇帝的幸灾乐祸.jpg 终于在试到第五首的时候,杨盛在某种思维契合之下做出了与他未来会写的原诗一模一样的句子。 这些不相信怪力乱神的杨盛终于有点相信安临拿出来的那个说法了。 …… 在杨盛离开之后,安临收获了四首爱卿新作的诗,心情不错地欣赏了一会儿后叫来字写得比较好看的司记把这几首诗誊抄了几份保存起来,手稿也收在司记司里。 说攒个三百首给爱卿出诗集那当然要好好攒了。 在安排好这个之后,安临也考虑起另一件事。 就是那个公开的诗集的问题。 之前宋菱跟她说过温忆秋有去找过宋菱,说想要印刷那个诗集,不过宋菱当时因为安临还没有给准话拒绝了。 现在安临想起来,觉得还是好好安排一下比较好。 当然最好还是不要大范围印刷,或者说最好不印,毕竟上面的都是后世诗人的名字,万一因为这诗集传得太广太耳熟能详,以后到了那些文人的朝代,他们的父母不给他们取原来的名字了呢?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又得让听过见过这些诗的人知道那些诗是谁的。 安临用手撑着脑袋,思索了好一会儿之后那是决定就留存两本,一本放在翰林,只标注文人名字,另一本就收藏在内库里,在文人名字前标注朝代,这样后世的人看到内库里收录的那本诗集,也会知道那些诗真正的主人是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