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2章 天子的军队 (第2/2页)
保养还费钱。 好一点的战车转轴是青铜,那造价更是昂贵。 不是他们目前周国能玩的起的。 而且战车基本只能平原作战,机动性太差,缺点太多。 周建国知道骑兵在后世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所以这些日子把能聚集的马匹都集中了起来。 还在乡间用抄家的钱购买了一些马匹,一共凑了二十七匹符合要求的军马。 其余淘汰的马匹作为运输工具。 军马的要求是远远高于普通交通工具的马匹。 能凑到二十来匹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起初很多人不理解天子为何要买马匹,因为王宫卫队一辆战车都没有。 那个没有马鞍的时代,马只是交通工具。 因为没有马鞍,人能骑在马上不掉下来已经是相当好的骑术了,在马上作战是不可能的事情。 马鞍并不是一个复杂的工艺,只是这个时代的人并没有想过把马作为作战的主要工具。 并不是技术不可突破,只是战术思维还停留在两军摆好阵法相互对垒,就像拳击手在擂台上一样,被种种规则限制着。 所以在平原两军对垒,战车的杀伤半径是非常强大的。 当工匠们在周建国的构想与指导下,完成马鞍的时候。 很多人还是无法预见马鞍的深远意义,只是认为骑在马背上稳固多了。 马鞍做出来的那日,周建国拿着马鞍对西伯说道。 “别小看这个小小的马鞍,它将改变这个时代的历史走向” 西伯打量马鞍很久,也看不出这个跨时代的意义在哪里。 每个时代出现跨时代意义东西的时候,那个时代里面的人都感觉不出什么。 都是后人在历史里复盘的时候,发现了它们的意义。 而马鞍的出现,彻底改变日后几千年来战争的形态。 也让对垒的战争方式变幻莫测。 这些焦虑的日子,周建国加紧训练着自己骑兵作战。 自己任命自己为骑兵队队长,与精心挑选出来的二十六个骑手,一起训练骑射与马上作战的技巧。 因为没有教材,没有老师,他们只能每天相互骑马对冲训练。 但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因为马鞍的作用,骑兵可以腾出双手,大大加强了骑兵的作战半径与杀伤力。 这二十七个骑兵也瞬间感受到了马鞍的好处。 不单单骑马可以更快更稳。 在训练战斗时双脚踩住马镫,就可以稳稳的待在马背上。 不需要用腿去夹住马腹部。 腾出双手砍杀步兵的时候,简直就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而且在马上射箭也比以往更加稳固,更有杀伤力。 马奔跑的速度,让箭矢的起始速度就很大。 所以马背上射箭的射程也远远高于站在地面上。 但是准心的确是下降了很多,这也是他们需要加强训练的原因。 周建国思索过为何这个时代骑马不盛行,可能还是本身马匹较少。 中原地带无法大规模养殖优质马匹,现在整个华夏,马匹不愁的就是秦国与晋国。 因为他们的领土里包含北方草原,适合养马。 秦国的马就更加不缺了,秦国早期就是为周王室专门养马才被分封在那里的。 这些日子周建国也在天禄阁看了不少排兵布阵的阵法。 但是无奈自己兵力太少,无法有效训练阵前摆兵。 看了这个时代的兵书与史书,周建国才意识到。 21世纪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的古代打仗的场面,那不叫打仗,那叫打群架。 毫无章法,一片混乱,一顿乱砍几乎都快敌我不分了。 真正的打仗都是阵型对垒,阵型的变化。 如果哪一方阵型先崩溃了,那也就输了。 周建国在军寨里的这些日子,把自己军人的血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与士兵们一同操练,一同体能训练,一同吃饭就寝。 更有意思的是,周建国用的训练口令都是非常现代化的。 虽然士兵不理解什么意思,但是喊出来还是很有气势的。 能与天子如此亲近,也大大加深了这些卫队的忠诚度。 周建国也开始对卫队改名。 天子卫队这个名字听上去就跟仪仗队一样。 汉武帝创造了“羽林军”这一词。十分霸气,威严。 周建国便把自己的卫队开始称为“羽林军”。 羽林军也得知今日郑国公会来与大王谈判,一个个都是精神饱满,英姿勃发。 特别是里面的原丹国人。枫语蛋蛋的我在大周做天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