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98节 (第2/3页)
什么不合适的,儿臣最恨那些无视重点,不考虑大局大义,只知着眼于私利的人,为维护先辈的声誉,就无视长辈犯下的过错,那是愚孝,坦然纠正先辈的错误,终止那些错误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乃是大孝,看不清这一点的人,都是目光狭隘之辈,父皇不放在心上,是对的。” 普通人的错误,影响的可能只有一家之人,先帝作为一个在位时间长达近六十年的皇帝,他所犯下的错误,说是遗祸千年都不为过,这两者岂能混为一谈? 理山国的王氏叛国成功,从而自立为王的历史教训,就这么被抹去,不仅无法让后人从中汲取教训,还会成为某些人效仿的成功案例。 何殊十分肯定,虽然宋太师等人当年为了成功抹去那段历史真相,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在民间禁书毁书。 但是肯定仍有不少人家,都会将那段历史真相牢记,并世代相传,其中肯定不乏等待效仿机会者。 瑞王对自己被废黜一事有所猜测,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机会实现当年的愿望,才没告诉何昌逸那些被抹去的历史真相。 像沈卓这种出身普通的读书人,不知道那些历史真相实属正常。 毕竟他的祖父在县衙任职,对这种朝廷风向相当敏感,又没什么雄心大志,发现那些苗头,就已主动将家中与之相关的书籍内容都给清理干净。 所以当沈卓先是在何昌逸的信中,看到那些在先帝朝被抹去的那些历史真相时,也有种备受冲击,难以置信的感觉。 后来又从官方正式印发天下的邸报中,看到被人为抹去及修改的那些具体内容,那种三观被颠覆的感觉,仍是久久都难以消散。 作为读书人,他们的一切思想观念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来自那些被他们尊崇,奉为圭臬的书籍,尤其是那些历史常识,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三观认知。 科举成绩考得越好,越能证明他们将那些内容学得有多好,记得有多牢,领悟得有多透彻。 结果现在却告诉他们,有些常识性的历史知识其实并不真实,而是被人为篡改过的,这种心情,不是当事者,实在很难理解。 与人不同的是,沈卓还有从梦中那个与现实环境截然不同的世界中,得到某些信息的途径。 可他十分确定,在他的梦中,绝对不曾出现过这种事。 因为他记得很清楚,在他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的梦中,他曾感慨像先帝那么圣明,那么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为何会在选择继承人的事情上,犯下那么大的错误,让大安葬送在他那懦弱无能的儿孙手中。 也就是说,在他梦中的世界,直到大安历经战乱,最终灭亡后,也不曾有人站出来揭穿先帝对这个世界撒下的弥天大谎。 后世人将会一直生活那些虚假历史中,继续为先帝歌功颂德,缅怀他所开创的盛世繁华,唾骂他那亡国的儿孙不肖。 可是,若历史真相表明,先帝给当今留下的江山,其实只是个一贫如洗的空壳呢? 他梦中的那对背负着千古骂名的亡国父子,岂不是有些冤? 想到自己在门下省时,曾看到过的正宁初年的那些支出账目,说是寅吃卯粮也不为过。 继位后,一边利用惩处大量贪官污吏的方式抄家捞钱,一边赶紧开店、开工坊做生意赚钱的皇帝,恐怕古往今来都只有当今圣上这一特例。 可是想到这些,沈卓莫名感到有些违和,正在翻阅邸报的手也不禁一顿,努力抓住那抹那个突然浮现出的灵感。 他为什么会感到违和?因为他们这些门下省出来的人,都知道一个大秘密,就是真正执掌朝政的人,其实一直是太子。 以当今圣上的性格,如何能有魄力在其登基之初,就能做出一手提刀,一手抄家的强硬举动? 当今若真像有些人暗自揣测的那样,是个善于隐忍,心机城府特别深,还很有魄力与手腕的人。 又如何甘心当个任由年少的太子执政,毫不在意自己只当台前摆设,配合太子的要求,在人前发号施令的皇帝? 可是,若当今登基继位后所做的一切,都是由旁人指点,那个旁人又如何舍得放弃可以代掌皇权的机会? 若是帮助当今执政的人,从来都是太子?这又怎么可能! 世人皆知,当今登基之时,太子年仅三岁! 面对这些让他自己都感到匪夷所思的猜测,沈卓感到有种头脑发蒙的感觉。 可是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