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记住一点 (第1/2页)
卖黄鳝还远远不够。 一天赚二十五,虽然听起来不少,但对余天来说,这只能算是小钱。 他真正想做的,还是在城市间倒买倒卖。 利用信息差,赚取更大的利润。 等攒够一定资金后,再扩建商业。 八十年代通信很不发达。 别说互联网,连打电话都算奢侈的事儿。 信息差就是商机。 只要买到好货,再倒腾回省城,赚钱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余天现在手里有将近一百块。 他准备再攒攒,等凑到五百左右,便坐火车,出发去义城。 义城距离春城两千多公里。 虽处于同一年代,但各自的发展,却是天壤之别。 八十年代的义城,从来不缺少传奇故事。 从最初的鸡毛换糖,到21世纪成为世界的义城,只不过用了四十年的光景。 随着改革开放。 义城更是做出了一个堪称‘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 政府专门在义湖附近,开辟出一片新场地,作为小商品交易市场。 这也是第一代义城小商品交易市场的雏形。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 义城更是开通了公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长途贩卖,更允许多渠道竞争。 如此一来。 之前那些挑着担子流窜在街巷里小商人,便不用再东躲西藏,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市场里进行交易了。 “你准备去哪儿?” 李婉柔听余天要出远门,赶紧问了句。 “义城,你还记得之前省城卖袜子的摊贩吗?我准备去义城批发一些好商品,回来让他帮着售卖。” 余天抬头看着棚顶,想着未来的日子。 “义城...我倒是听过,太远了吧?你对那儿了解吗?那里有咱们这儿好吗?” 这个年代没有手机网络报纸,李婉柔的信息还很闭塞。 “了解的不多...” 余天闭上眼,“但也不少,起码,赚钱是没问题的。” 除了袜子以外,其他即将流行的东西余天也都熟悉。 喇叭裤、蛤蟆镜、漆皮鞋。 这些东西,都是未来弄潮儿喜欢的装扮。 可以说,谁能弄齐这一套,绝对是80年代的最潮流。 只不过它们的批发价格比较高。 相比来说,还不如袜子的利润丰厚。 且短期内这些东西也没这么快流行,以后做起来,时间完全来得及。 总之。 一切还得等到了义城再说。 一夜无话,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余天早早起来,带上三哥,两人直奔县城。 未来一段时间,余天肯定要去义城逛逛。 出差的日子,卖黄鳝的事儿,就要交给三哥处理。 他有必要带三哥趟趟路。 顺便和这些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介绍介绍,熟悉熟悉。 两人先去了面摊儿。 留下二十斤黄鳝后,各自吃了碗鳝丝面。 三哥还是第一次吃带这么好吃的面条。 他说啥都想不到,黄鳝去掉腥膻,味道竟然如此美味。 “老哥!” 余天放下碗,对小老板喊了句,“以后我不来送的话,就由我三哥来送!我们俩是一家的!” “行!” 老板答应一声,“只要黄鳝靠谱就没问题!” 黄鳝自然没问题。 余天送来的,都是好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