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7章 志远快起,地上凉 (第2/3页)
,明明不知兵,却偏偏整日里还要插手兵家之事。他们当我大明是前宋吗?大军出征之前,还要他们弄出行军作战的阵图来?” 早就准备好好整治这帮文官,给后世官员定下规矩的朱允熥,不断的上着眼药。 朱元璋倒是呵呵一笑:“一脉相承啊,一脉相承。咱便是知晓了他们的秉性,才不曾将诸军倭国之事公之于朝堂。” 朱允熥立马翻过身,拱到了老爷子身边。 “爷爷,孙儿是觉得,世人常说将不知兵,军阵鲁莽。现在看,这不懂兵事的人插手军阵征伐,才是最为凶险的。两宋前车之鉴,我大明不可不防啊。” 朱元璋眼神幽幽的瞥了乖孙一眼,端着茶杯嘬了一口。 随后冷哼一声:“他们懂个屁的军阵兵事!” “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羸弱书生,给他们一匹马一把刀,都找不到敌人在哪里。” 朱允熥目光一转,顺着开口道:“爷爷,孙儿以为……” “你爷爷先前不是要你去传旨,将诸军倭国之事于九江他们交代清楚的吗?” 这时候,朱标忽的转过头,淡淡的看着儿子,提醒了一句。 朱元璋斜眼看向太子,又是抬起一脚,揣在乖孙儿的屁股上。 朱允熥无奈的干笑两声。 心知现在不是合适的时机,只得是收起心中的小心思,躬身而立,出声告退。 …… 三日后。 钦天监上书,乃是黄道吉日,宜出。金火盛,大军胜。 如此,大明朝第一次,也是中原之地,第一次成规模的出兵,将要正式踏入那悬之海外的倭国土地上。 城西狮子山北,外金川门外。 立于城墙之上放眼北望,浩荡江水奔流向往,江面数里宽阔。 在外金川门下,便是江边渡口码头。 此时已经停靠了连绵的大明宝船龙舟。 这个码头叫龙湾。 龙湾码头直连外金川门,汇入应天城中。 而在今天,一早应天城府军卫便调集人马,将此处给清空,从金川门、钟阜门一路到外金川门,尽是府军卫官兵把守街道两侧,隔绝百姓堵塞道路。 整整五千余战兵,依次排列在外金川门后的大街上,等待着城门外的号令。 朱允熥踩着吉时,领着一帮都督府官员,及此次将要前出倭国的官员赶到外金川门外的龙湾码头上。 他回首忘了一眼城门里,静默如铁林一般的镇倭大军,心中一阵热切。 被朝廷明发圣旨,封为镇倭大将军的曹国公李景隆,浑身披甲,与镇倭副将鹤庆侯张翼御马并立在朱允熥身后。 镇倭大将军官署总领,文华殿行走、礼部仪制司郎中铁铉,表情沉默的带领着一帮工部官员、将作监匠人候在一旁。 倒是倭国南朝使臣吉野寺麻,被一帮随同前往倭国的锦衣卫给围在中间,小心翼翼的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有钦天监的官员抬头望向日头。 几人小声商议之后,走出一人。 “吉时到!” “大军出征!” 外金川门城头上,有战鼓声响起,好似又有金戈铁马声雷动。 “风!” 外金川门里,传来了镇倭大军的呼吼声。 “雷!” 战马震地,铁甲阵阵。 外金川门城门洞里,开始回荡起震耳豪迈的军歌声。 是汉家儿郎传唱了千年的韵律。 是写尽汉家儿郎抛头颅撒热血的诗篇。 镇倭大将军、曹国公李景隆看向御马处在最前头的皇太孙。 他小心上前,低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