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三章无可挑剔 (第2/2页)
,他是早有准备。 这边陈文哲刚说完,他就把放大了的原始图片,放到了桌子上,让众位教授查看。 “当时是这个样子的?”李明生教授十分错愕。 这样的来路,他还真没想到了。 这东西居然还能被改造之后,送到陈文哲的门上? 几位教授翻看着手机上的照片,最后看到了修复软件修复之后的那个齐字,还真看不出什么问题。 不过,面对大齐通宝这样的类似孤品的珍惜古泉,再怎么认真,都不为过。 古钱币鉴定,是一门细致的学科,它需要日常知识的积累,注重观察与思考,仔细比较。 还要结合历代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从而完成一次鉴定。 首先是看铜质,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 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是青色。 清代、民国时期,华夏西部几个少数民族大省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有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 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币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币,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 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 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钱。 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在五代十国这段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几乎每一个曾经独立过的政权,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 所以,五代十国的钱币种类极多,但流存下来的非常少。 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总结起来有两大特点。 一是大额钱币盛行,二是这个时期的铸币,大部分采用的是“铁”这种最为普通的金属。 因此铁钱的流通量比较大,同时这个时期铸币的质量也不是很高。 五代时的天德重宝,铜色微带青白。 天策符宝传世品,表面常有一层黑色的氧化层,内部铜质多呈水红。 永安一百、永安一千铜色微黄,南唐钱币的铜色也多数偏黄。 历史记载当中,大齐通宝钱文纤细清晰,工整有力;宽缘;平背;色泽浅黄;直径约22.5毫米。 很显然,陈文哲收到的这一枚,在铜质、铜色、规制等方面,无可挑剔。 外观、内在都没问题,那就要看历史的老化程度,也就是观锈色。 现今所见的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 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 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疯神狂想的我的系统不正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