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4章 一试矛兮一试刀 (第2/2页)
税缴纳,都省时省力的多,但在下认为不宜连连动工,需要给百姓缓和的时间,所以这件事就暂时压下了,估计一两年后才会再提吧,到时候若是县衙钱粮拮据,还望各位再次慷慨解囊。” 一听还有地方要修路,士人富商们的脸色更难看了,难道募捐一次还不够? 但一听到这件事一两年后才会搞,大家又稍稍舒缓了一些。 有人低声对一旁的熟人嘀咕道:“不是一次拿出一大笔钱来就好,至于一两年后的事儿嘛,到时候再说,兴许知县到时候又不想弄了呢?” “是极是极,这些当官的都是想一出是一出,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他们何时替底下人想过啊。” 见大家情绪还是不高,周安再次开口:“对了,忘了说了,家父说这次疏通河道乃是功德之事,理应刻碑纪念,所有参与这次募捐的人,都会有名字刻在上面,并在名字后面注明募捐金额,到时候那石碑会放置在几条河道旁边,供后人铭记。” 还有这好事儿? 这下子终于有人动心了,其中大多是那些士人。 对他们来说,钱财官位等固然重要,但名声也是不可或缺的好东西。 如果只是花一笔钱就能得到刻碑留念、被世人和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的人瞻仰的机会,那他们还是很乐意花这笔钱的。 但是,士人们并不打算马上就争先恐后的给钱。 一来这样太没有格调了,显得自己很贪名似得,会被人笑话。 二来是想看看其他人再动作,免得钱给多了或给少了。 三来嘛,该端着还是要端着的,不能被知县牵着鼻子走,不然以后可就不好混了。 都是老狐狸,谁还比谁蠢啊。 跟大家都不同,朱七牛只觉得利国利民的事就该多做,不能只顾私利而不顾天下,不然的话,怕是不出三百年,大明也要跟大汉一样到处起义了。 况且他真的困得受不了了,也不想再在这儿听他们叽叽喳喳。 将手伸进挎包里掏啊掏,掏啊掏,朱七牛最终掏出了一锭十两的银子。 这还是之前太子给的,后来被赵兰给没收了,怕他乱花,朱七牛还是好说歹说,赵兰才给了他这一锭,本打算用来买包子的,如今嘛……捐就捐了吧。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嘛。 拉了拉周安的袖子,等对方看过来,朱七牛掂着脚把银子递给了他:“呐,我身上只有这么多了,都给你了。这里这么多人,大家一人出个几两,或是像我这样出十两,凑够四百两绰绰有余吧,我先回去睡觉了,你记得有空的时候来找我玩儿。” 周安再次错愕,并没想到朱七牛居然如此大方,一个五岁小孩儿,十两银子说给就给了,而且还是第一个站出来捐钱的! “这……。” “拿着吧,不要嫌少。” 说罢,朱七牛把银子塞到了周安手里,转身离开。 宋濂笑了笑,跟周安对视了一眼,同样转身离开。封侯书生的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