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_第37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1/2页)

    先去方便了一下,回来后朱七牛也没顾着答题,慢悠悠吃完早饭,这才细细磨起了墨,继续打草稿。

    等到下午,眼瞧着再有半日就要收卷,朱七牛顾不上再细斟酌,直接正式在答卷上书写起来。

    ——学生闻上古之时,天下大水,黎民蒙难,死伤者众多,幸有先贤大禹挺身而出,治理水患,解救黎民于倒悬。

    大禹,即夏国第一位君主也,亦为我华夏始祖炎黄二帝之子孙,大明全体黎民百姓之先祖。

    大禹虽然才博,却并非生而知之,正所谓,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其一身之才,皆为其父养成。是以,子不必不如父,父不必贤于子。

    大禹之父,名鲧,炎黄二帝之子孙,尧舜二帝之宗亲也,颇具才能,因被帝尧任命治水,初时堆土成堤,效用非凡,后洪水愈大,堤坝冲毁,淹死百姓无数,帝尧乃下令处决。

    此前,大禹已然跟随其父鲧治水多年,积累经验,方有‘堵不如疏’之妙策。

    鲧其人,堆土成堤,护佑黎民。而数条堤坝相交者,乃为城也。

    吕氏春秋.君守篇曰: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城,堆土而成也;池,凹中有水也;市,交易之所也。

    城池,又作城市,一者立于边关,一者立于腹地,一者抵御外敌,一者安保民生,大同小异。

    故城市城池首选地址,以防天灾,次建高墙,以防兵戈,城中储水,以防走火、敌军围城等变故。

    城池者,有主将,有驻兵,事关行军打仗之事,学生年幼,并不知晓,不便多言,此书仅稍作叙述。

    而城市者,地处腹地,阡陌交通,多百姓而少兵马,各行各业混杂其中,故首重治理,不治理则于国于民皆不利。

    城市治理者,学生认为首要为官吏任命。

    官吏仁德,实行仁政,与民休息,则民居有其所,食有其粮,寒有其衣,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

    蜀汉丞相诸葛亮有云: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正是此理。

    官吏仁德,若无要事,不必对百姓多加约束指点,百姓少有蠢笨之人,岂能不各行其道?官吏横加干涉,不懂装懂,反而事与愿违。

    若百姓遭难,或有鳏寡孤独者,官府需登记在册,时时知悉,不可使一人失孤,不可使一人冻饿而死,不可使疾病蔓延,不可使心有冤屈。

    此正合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真义。

    若要达成此等效用,还需任贤举能,去芜存菁。坏官,去;好官,留。

    若遇天灾人祸,官员需上奏朝廷,请朝廷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以续未来之希望。

    城市建设者,需有超前眼光,叶落而知秋,如府尹黄大人、同知万大人历时数月所改建之街道,青石铺路,内藏下水管道,则夏季之时可通水,不泥泞,整洁而美观,免去百姓许多烦恼。

    学生不识忌讳,冒犯威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

    学生谨对。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