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3章 嗟余听鼓应官去 (第1/2页)
众嘉宾就位后,宴席这便开始了。 朱家这场宴席不是在外面办的,而是在自家办的。 倒不是为了省钱,主要是大河村以前办宴席都是这么搞得。谁家若是有事,哪怕平时经常拌嘴闹矛盾,只要不是太大仇怨,乡里乡亲也都会扛着桌子椅子来帮忙,男的负责把桌子凳子摆的美观,女的负责择菜做菜。 赵兰原是打算直接在外面酒楼摆宴席,但架不住妯娌、嫂子和村里妇女们的劝告,最终也只好带着一帮妯娌上街买菜,让她们和村里的妇女们帮着做菜了。 最后做出来的菜品嘛,虽然不如酒楼里精致,但都是大鱼大肉,绝对实惠,味道也不差,村里人最爱吃这种了。 宋濂、齐德他们平时基本不可能吃到这种宴席,倒也觉得有趣。 席间,朱七牛在赵兰的授意下,专门向宋濂、李先生、萧先生各敬了一杯酒,感谢他们的教导。 三位先生都十分开心,笑着接过酒水,一饮而尽。 朱七牛也陪着喝了三杯蜂蜜水,甜滋滋。 (*^▽^*) 更多时候则是大家互相推杯换盏,笑语连连。 小孩子则更关注好吃的,这个扯一个鸡腿,哪个啃一块排骨,照样笑语连连。 言谈之间,大河村的乡亲们不免感叹几句老朱家如今发达了,不仅出了举人,也有钱了,还住着这么大的宅子,都快赶上黄家了。 黄育才家几代都有人做官,虽然并没有一个人做到高官,但在大河村已然是权贵至极了,也是村里人已知的混的最好的家族,往往会被拿来比较,成为衡量标杆。 坐在朱七牛旁边的黄月英小口吃着东西,静静倾听,笑而不语。 …… 宴席过后,宋濂等告辞离开。 转过天,大河村的诸位也都陆续回去了。 如今正是八月末,虽然不是最农忙的时候,但乡亲们家家都有不少活儿等着呢,借着这次机会来京城长长见识,住两天也就算了,留得再久,大家心里都发慌。 农民就是这样,家底薄,抗风险能力低,所以一有时间就闲不住,总想多攒点家底。 为了接送大家伙,朱四虎给了朱大虎一笔钱,让他的车马行专程派了不少车马,就这都不够用,朱四虎还额外从京城找了车马行去接送,路费花了不老少。 乡亲们来了当然都随了礼,但属实不多,加起来都不够路费的,朱七牛家自然别提靠着随礼赚钱了。 但老朱家依旧甘之若饴,毕竟都是同村嘛,难得聚一次。 乡亲们心里有数,都说老朱家的人仗义朴实,说朱四虎到了京城也没忘本,心里有乡亲们。 朱二虎和朱三虎一家也跟着乡亲们一起回了溧水县。他们主要是不放心臭豆腐铺子的生意,着急回去看铺子。 朱大虎也一起回了。这次出来好几天,他也不太放心车马行的生意。 朱七牛的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也是一样,都不舍得把时间花在玩儿上,急着回去重新把豆腐铺子开张,连同已经在朱七牛家住了好些天的小胖、小胖媳妇儿和儿子一起回去了。 送别亲戚的时候,朱七牛他们又是难免感伤。 可以说亲戚们来的时候他们有多高兴,如今就有多难过。 这也是宋先生反复强调过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吧? 倒是朱七牛的爷爷奶奶和大伯母以及其他六个牛崽都没急着走。 他们几个都属于没什么事儿的人,多玩几天也无妨。 朱七牛他们乐得如此。 唯一有些困扰的就是团团跟圆圆。 朱大牛、朱二牛、朱三牛虽然都才十二三岁,还没到成亲的年纪,但多少有些情窦初开,对男女之事依稀有了些模糊的认知,已经跟幼童有了很大区别。 若是以前,他们最多想着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如今却跟四五六七八牛有些玩不到一起了,哪怕四牛其实只比三牛和二牛小一岁。 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