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四章:请君入瓮 (第1/5页)
杨荣好奇于张安世为何突然上这一道奏疏,而且还寄望于廷议讨论。 依着他对张安世的了解,这肯定不是张安世的一时兴起。 这家伙精着呢。 就在他还想追问的时候,此时,宦官道:“陛下宣诸公觐见。” 于是众人鱼贯而入。 到了崇文殿。 朱棣已经升座,他此时环顾四周,一声不吭。 众人站定后,解缙先出班道:“陛下,今日廷议所议,乃张安世废钞铸币疏。” 废钞是个极敏感的话题。 朱棣有点无语于,这违背祖宗的决定,张安世居然没有事先和他商议。 而张安世的奏疏,居然立即便被文渊阁那边要求进行廷议。 如此一来,反而显得被动了。 越是大事,越不该进行广泛的讨论,朱棣怀疑这是文渊阁有人希望如此。 于是朱棣深深地看了解缙一眼。 解缙却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等候朱棣发落。 朱棣只好道:“准。” 此言一出,解缙便看向张安世,道:“安南侯素知经济之道,此番废祖宗之制,却是为何?” 他看上去是作为主持廷议,表现得公平,却先定性了一个废祖制的大帽子。 一下子,百官了然,解公对这废钞十分反感。 张安世笑了笑,出班道:“大明宝钞,日益贬值,百姓已经不愿接受,陛下,在臣看来,宝钞已形同虚设了。” 朱棣沉吟着,没有说话。 解缙微笑道:“诸公有何高见呢?” 便有人站了出来,道:“陛下,解公,大明宝钞,洪武八年,太祖高皇帝设宝钞提举司,立钞法,印制宝钞,此祖宗法度,岂可轻易废弛?宝钞而今确实弊病重重,却非太祖高皇帝之过,实乃近年滥印的缘故。臣以为,与其废宝钞,不如减少滥印……这才是正途。“ 朱棣依旧默不作声,皇帝在这个时候,一般不会发表任何建议,哪怕他有自己的想法,都是先让大臣们吵一吵再说。 解缙依旧面带微笑地看向张安世:“安南侯以为呢?” 张安世道:“破而后立,现在宝钞的问题,不在于发行了多少,未来是否滥造,而在于失去了信用。” 此言一出,先前那人勃然变色,厉声道:“安南侯,你怎可说这样的话!破而后立,你这是要破祖宗之法吗?这要置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于何地?莫非你还要说,太祖高皇帝,失信于天下吗?” 儒官们永远都是这样。 一言不合,他就给伱扣帽子。 绝大多数时候廷议,明明在讨论具体的事务,可讨论到最后,就成为了所谓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了。 张安世一时无语,心里只想入他娘。 众人开始窃窃私语。 解缙目光炯炯的看着张安世,似乎对张安世战五渣一般的口才,有些遗憾。 “不妨就请安南侯,将话说完吧。”此时,有人出班,平静地道。 说话的,竟是杨荣。 众人见是杨公开口,便都沉默。 杨荣道:“今日所议的,乃是国计民生,洪武期间,制度也有过废弛,难道是太祖高皇帝否认自己吗?太祖高皇帝所立法度,无外乎既是为江山社稷,为我大明长治久安,为苍生黎民。” “有此宗旨,才是太祖高皇帝的本意,尊其本意,便是遵守祖宗成法,若是拘泥于细枝末节。却枉顾太祖高皇帝的本意,反而是南辕北辙。” 众人便不由地看看解缙,又看看杨荣。 解缙脸色微微一变,嘴角依旧含笑,却道:“杨公所言,颇有道理。安南侯,请细讲吧。” 张安世道:“当今市面,朝廷的宝钞军民百姓们不愿接受,因此市面上所流通的铜钱、白银,却大多成色不一,甚至据我观察,这元朝的时候铜钱,竟也沿用迄今。白银的交易,更是繁琐,有人交易白银,竟还要随时带着剪子,从这银饼上剪下相应的银子上秤,这才完成交易,不但大大耗费时间,而且也十分繁琐。” “再者,这银子的成色不同,有的含有大量的杂质,有的却是纯银。这又给交易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若是以往,大明的金银交易,大多只局限于土地的买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