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国公 (第2/5页)
,整肃一新,等不及徐静怡梳洗,便当先往前堂中门,前去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南侯张安世,素有功劳,今诛鞑靼汗,大振国威,朕故特令文武群臣会集阙廷,议定安南侯之功,百官皆称善。扶保社稷,大功于朝,岂有不赏之理,乃救张安世为威国公,赐蟒袍,加食户五万,钦哉。” 威国公。 张安世一时五味杂陈。 其实他早就听闻,为了国公的事,朝廷的争议很大。 此前就要册封了,可是廷议一直都在拖拖拉拉,哪怕是对他有善意的杨荣,也认为加封国公有些不妥。 正因如此,所以这事一直耽搁下来。 直到这一次,再次立了大功,最终大臣们才做出了妥协。 大臣们对于爵位,向来吝啬,甚至恨不得将现有的几个国公,统统都除爵才好。 不过现在总算是事情敲定了。 想来这大臣们,也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再不同意,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陛下恩准,廷议推荐,这就算是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国公了。 而大明的国公,和前朝的太师,还有各种所谓的王、王子是不一样的。 它的含金量很高,明初的时候,除了开国的几个国公,再到永乐时期的几个靖难国公之外,这种正儿八经的国公,可谓是凤毛麟角。 有这一层身份,就意味着从此之后,张家与国同休了。只要大明还在,那么基本上,张家就都可子子孙孙显赫下去。 哪怕后世的皇帝不喜欢你,你还是能获得优厚的待遇,位极人臣。 张安世当下领旨,口呼万岁。 那宦官微微笑着,将旨意送到张安世面前,笑吟吟地道:“起初的时候,廷议的乃是顺国公,可陛下不准。” 一听顺国公,张安世便立马皱眉起来。 因为这个顺字,很难听,是温顺和恭顺的意思! 一般情况,这往往是给敌国叛逃来的将军,或者是那废黜的皇帝所使用的名号。 这摆明着是说,张安世是靠巴结皇帝才得来的爵位,这就属实是恶心人了。 我张安世为人耿直,可有巴结过陛下? 果然文臣都可杀,没一个好东西! 如今张安世的地位如日中天,这宦官显然是愿意跟张安世亲近的,自是将这里头的缘由始末好好跟张安世解释一番,也好在张安世这里买个好印象。 于是又道:“不过陛下得知之后,大怒,又召了大臣廷议,让他们另加尊号。最后这百官才不情不愿地议了一个威字。陛下对此,本也是不满意的,不过思来想去,也算不错了,若是再议下去,鬼知道还会议出什么来。” 张安世却乐了:“这个威好,威好,我就喜欢威风,太契合我了。” 事实上,威这个名号,其实也不算好的,只能说是不好不坏,再古代的文法之中,譬如成国公,这个成,便算是极好的名号,而威的话,容易造成刚猛有余,头脑欠缺的意思。 好在百官们这样想,其实无所谓。 可朱棣和张安世却觉得这名号算是不错的,说出去很好听。 这宦官见张安世很满意的样子,便也笑了,如此一来,他也好回去复命了。 来传旨的时候,陛下还担心,这张安世不喜这名号呢,故而特意叮嘱了宦官,让他观察张安世的反应。 他松了口气,便道:“那么威国公,咱先告辞了。” 张安世乐呵呵地道:“去吧,去吧,请回禀陛下,明日我当入宫谢恩。” 宦官点头,便匆匆而去。 “威国公……”张安世细细地咀嚼着。 却见徐静怡已穿戴整齐,带着一干女婢来了。 事实上,她远远的就听到了一些,此时正眼带笑意地看着自家夫君。 张安世也对她笑道:“威国公好不好?” 徐静怡则是稍稍蹙眉道:“我没什么见识,也不知好坏,就是会不会和父亲这魏国公容易混淆?” 张安世一愣,这么—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算了,算了。”张安世最后道:“我也懒得去和陛下计较了,我是一个大气的人,反正威国公和魏国公都算一家人,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