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27章:开 (第3/3页)
旁,从自己腰间荷包里取出钥匙,打开,拿了一叠手稿出来,没敢直接递给老朱,而是放在了旁边书案上。 朱元璋跟过来,拿起眼前书稿。 这正是自己心心念念了一段时间的‘经济之学’根本之一的‘生产’之道书稿,还有当日双方讨论过的其他一些话题,看这厚厚一叠,大概已经接近完成。 只是……肯定也只完成了一半啊。 还有‘分配’之道呢? 还有其他百种学问呢? 再次叹了口气,简单翻了翻,老朱把手稿揣到怀里,打量朱塬书桌片刻,出了西屋。 想要再去东屋卧房看一眼,想想还是作罢。来到院外,又是片刻迟疑,老朱对孙守真道:“你刚刚说那法子,今晚试一下罢,能不能成,看他造化。” 老朱没忘记孙守真在皇宫里说的那些话。 若是没有其他办法,朱塬恐怕撑不过明天。 既如此,总要试一试。 而且,这件事显然也只能他亲自拍板,太医院才敢施为。 孙守真长揖道:“臣一定尽力。” 朱元璋看了眼逐渐暗下的天色,再次轻叹一声,沉默离开。 回到皇宫。 晚饭时,朱元璋胃口比平日少了大半,马氏也知道了朱塬的事情,表情担忧,没敢此时为平日里还算得力的何绶求情,而是问起后湖之事。 老朱只回了句看能不能挺过今晚,就再没食欲,起身离开饭厅,去往坤宁宫这边的书房翻阅起那叠手稿。 内容大抵是当初讨论话题,不过,朱塬确实也添加了很多案例,让老朱阅读时一边感慨一边发散又一边叹气。 这么反复阅读了几遍,已经是亥初时分。 朱元璋的注意力,最后落到了一页书稿上,这页书稿与其他内容格格不入,因为只有两句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老朱最初只当这是朱塬平日随意写下的无用句子,不过,读过了之前书稿,再看这一页,他逐渐有所了悟。 就在书房里找到了一本《道德经》,并很快寻到相应篇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反复品味琢磨,再联想书稿中只是寥寥提及诸如‘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开辟平民之上升通道’等话语,这两句话,可不就是‘分配’之道之概括么! 损有余而补不足,此乃天道。 那么,‘天’是谁,可不就应该是他这位皇帝么? 若按‘分配‘之道,他要做的,就是那损有余而补不足,损那些豪阀巨贾,补那些困苦百姓。 再说那‘人之道’。 当时朱塬讲过,汉唐最后都从府兵制转向募兵制的一个原因,就是那些贪得无厌的豪阀巨贾,不断兼并土地,还逃避税赋,导致朝廷无力养军,导致百姓身无所存。 因此,这‘人之道’,是他将来需要压制的,需要打击的。 如此看来,这短短两句,就是那‘分配’之道的根本。 朱元璋恍然同时,又再次叹气。 今日已经不知叹气了多少次。 因为,老朱还知道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只是这两句话,没有各种具体而微的措施,显然还是远远不够。就像‘生产’之道,朱元璋自觉已经明白了太多,但具体该如何去做,他依旧没有多少头绪。 烛光下,老朱不知道自己沉默了多久,终于再次起身,来到皇后卧室。 这里有一个紫檀大柜,柜子里,还有一个紫檀木匣,木匣中,藏着一本《天书》。 今晚不看,或许,明日若坏消息传来,再看,也已经晚了。因此,老朱不觉得自己这是违反了对朱塬许下的诺言。 马氏正在这边与两位宫女一起为老朱缝制一件外袍,见老朱径直走过来,打开了那柜子,默默取走了那只紫檀木匣,想了想,也没说什么。 马氏对丈夫再了解不过,以他那有时足够耐心有时又颇为急切的矛盾性子,只看这些时日老朱每天都要跑来瞧上那柜子两三次,她就明白,自己男人肯定是等不了三年的。 今晚…… 理由倒也充分。 马氏也想跟过去一探究竟,想想还是作罢。反正,丈夫只要打开了,她早晚也能看到。 另外一边。 回到书房,老朱把紫檀木匣端正地在书案上放好,又难免想起朱塬最初的提醒。 与国运紧密相缠。 与国运紧密相缠。 或许,哪怕……还是应该放回去,耐心地等三年之后。 毕竟这真可能牵扯到他大明国运。 九死一生打下的基业啊! 只不过…… 最后内心交战一番,老朱到底伸手,稍一用力,拧掉了那把没有钥匙的黄铜小锁。裴玄黄的洪武生存指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