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最后一批 (第3/3页)
咐一句,让人去把采桑姐姐接来。 随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第一件事就是昨天打定的主意,朱塬招来刘琏、姚封和方礼三位营海司佥事,直接宣布自己的决定,姚封和方礼没意见,大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刘琏不太赞成,还拿朱塬之前的论调反驳,如果全是官捕,没有民捕作为补充,会导致产业体系僵化,巴拉巴拉。 朱塬直接驳回。 要求刘琏今天上午就把文书拟好,颁布下去。 安排完这件事,随口又和姚封说起了制瓦机的活动模具之事,让他去处理,接着又是另外一个会议,讨论建立鱼获分销渠道的事情。 之前几个月,明州这边的鱼获除了自家食用,向外主要供给前方大军。 不过,朱塬一开始就明白,这件事不能持久。 今年就算了,到了明年,大军就吃不下那么大体量了,因此,继续供给自身和大军的同时,朱塬必须把多余的鱼获分销出去。 说起来,讨论过程中发现,这件事最大的难点,不是建立分销渠道本身,而是……盐! 营海司处理完成的成品鱼获,按照此前定下的标准,基本上含有十分之一重量的盐分,也就是说,10斤腌烤完成的鱼获,里面大概会有1斤盐。 当下食盐的零售价格是30文一斤,相比起来,按照一石粮食一贯价钱计算,营海司基本默认一担鱼获等于一石粮食,一担鱼获是100斤,相当于10文钱一斤,其中1斤里面有将近2两的盐。 别忘了,这年代一斤是16两。 算2两的盐,价格就是6文钱,其余的鱼获,按照10文一斤,价值只能算4文钱。 肯定不对。 总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营海司向民间分销零售鱼获,价格定高了,影响销量,定的太低了,那就要干扰盐价,甚至影响到盐税。 因此,将来的具体终端零售价格,10文一斤肯定是不可能的。 大家一番讨论,朱塬一锤定音,直接翻一倍,20文一斤,先试行看着,将来再根据情况调整。 至于对盐务可能产生的影响…… 朱塬觉得,盐铁专卖制度,从汉代开始试行了一千多年,也该改一改。 朱塬相信回到金陵后,和老朱把道理说通,自家祖宗也不会坚持,毕竟不能为了每年才一两百万两的盐税,影响到整个经营海洋的大战略。 当然了,如同禁止民间海捕一样,这么做,肯定又会得罪一批人。 从盐运体系到沿海大批的盐商。 朱塬其实考虑过,在不触动现有利益结构体系的情况下,推动这个国家走向一个新的时代。之前选择经营海洋,恰好就是因为这一点,过往千百年,这片土地都不重视海洋。 没想到,到底还是逃不开某些事情。 只是再应了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躲不了。 开完这次会议,又处理了一些其他事务,朱塬就匆匆赶往定海城东码头。 今日南风。 今年的第八批海运粮船,将会在午后正式出海。 这基本也是今年的最后一批。 接下来,北风渐多,就不适合再往北方送粮,否则,船队很可能被吹往反方向,其实,之前的第七批就遇到了类似情况,出海第六天刮起了北风,船队不得不降帆落碇,在海上足足等待了四天。 第七批粮船因此花费了26天才抵达直沽。 没错。 第七批没再去往胶州,而是直奔直沽。 当下这一批,营海司已经做好至少一月才能抵达目的地的准备,甚至,如果长时间风向不对,船队主官还能便宜行事,转道向西直接靠岸。 无论如何,算上了这一批,今年全年,营海司和海军都督府总计向北方输送了220万石的粮饷,其中粮食160万担,鱼获60万担。这些粮食,不仅保证了前方大军的口粮供应,还让老朱可以非常宽裕地赈济灾民,进而更加快速地稳定历经兵灾后北方各省的动荡局面。裴玄黄的洪武生存指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