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9章 呼吁 (第2/2页)
大。 但是,我觉得如果这些陶俑在我手上都无法保管好,那去了其他人手里,不是更加的体无完肤么! 所以,我决定将这批陶俑捐出去。 也许有人就会觉得我太虚伪了,这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你真要这样说,我也不反驳。 但是,我在这里讲几句可能会被人骂的话。 我在高校研究院做文物修复好几年,现在又做起了职业古董商,我对古董文物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抛开法律、情怀,单从实用的角度看。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文物放在博物馆不如给私人收藏。 私人收藏一件文物,他会当宝贝供着,尤其是实力雄厚的藏家。 其收藏设施设备是相当的先进,对文物古董的保护也是相当到位。 当然了,文物古董被私人收藏,也就失去了它的文化传承,大众鉴赏的功能。 不过,很多文物放在博物馆就会更好了么? 答案是不会。 我读研这些年,尤其学的还是文物修复,跟着导师跑了全国很多馆藏单位。 全国各省市县,几乎都有自己的博物馆之类的机构。 但是,绝大部分设施和条件都极其有限。 人员和经费更是少的可怜。 像中海博物馆、金陵博物院,乃至京都的各大博物馆那样的馆藏单位,占全国馆藏单位的比例其实很小。 国内更多的是那些小博物馆。 不说小博物馆,就拿中海博物馆这样的大馆藏来说吧。 中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一百多万,但是我们真正能看到的展出文物才多少呢? 十万?二十万? 其实更多的文物都躺在库房里。 而这些躺着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是亟待修复的残缺和生病的文物。 但这许多文物,其实很多都是自打进了库房都没被人动过,更别说展览了。 很多文物在库房里放得时间久了,甚至都慢慢的被人遗忘了。 等再次打开,又是一次考古。 很多都腐朽糟烂了。 其实不是博物馆不想修复不想展览,而是相对于数量庞大的文物,博物馆的经费、人员和技术都完全跟不上。 这还是中海这样的大馆藏,而国内那些数以百计的小馆藏更是力不从心了。 文物全的,金石瓷器类的,也许清理清理还能保存展出。 但若是残缺带病的,或者是丝绸字画竹简木牍之类,那就只能放在库房等死了。 所以,我极端一点的说,很多文物送进博物馆等死,还不如让私人收藏。 私人收藏,人家大藏家还会请专人修复保存,虽然无法公开展出,总比损毁了强。 当然了,私人收藏,也得有个前提。 不能出国,只能国内藏家收藏。 说到这里,我有个呼吁。 希望相关单位能够重视起来,一定得开始加强国内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加强博物馆人才的培养。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提高经费,提高相关人员的待遇。 我们很多人才培养出来了,从大学毕业了,研究生读完了,发现馆藏单位的工资实在是可怜。 到最后,很多都去做古董贩子去了。 为什么理工科的博士毕业了,可以拿到年薪百万。 而学历史考古的博士才能拿个年薪十几万,甚至十万不到。 理工当然重要,科技是生产力么! 但是,文化传承不重要么? 没有文化的科技发展,人类是没有希望的。 所以,合理的提高待遇,留住人才,不能单纯从市场盈利的角度出发。 文化历史这方面眼前是始终看不到利润的,但是对于一个民族的长期的红利却是不可忽视的。三尺妖带的做旧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