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 矿 (第1/2页)
其实董良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在地理书上学到这些了。 江南丘陵地区,金属矿产丰富。 当时的董良在上课的时候,不爱听讲,总是四处翻找东西,消磨时间。 其中地理书上的各种图就是重点之一。 那图上有大致的标志着某地盛产什么矿产,某地盛产什么农作物。 畅想将来大考之后,离开小县城,去山清水秀的地方,吃喜欢的水果。 哈哈,往事如烟。 所以董良对于江南的金属矿物的印象很深刻。 另外大学之后的地理课上,则更详细的学习了本国的地理。 如果说豫章郡有些人没有大致感觉,到底在哪里。 那么说豫章郡有一个南昌,那么大家就应该明白这是哪里了。 而在董良的记忆中,就在豫宁县附近就有开采历史很久的一个大铜矿。 再往北走走,就有全中华天下最大的露天铜矿。 董良虽然不会开矿。 但是有工匠会。 现在明明白白知道矿产在哪里,这可比他学地质的朋友用现代科学找矿还要简单。 而南昌所在的这片区域,拥有着中华排名第一的铜矿。 这每一镐敲下去,都是钱啊! 所以说,要粮食,董良顶多利用自己为数不多的农业知识,帮助这刀耕火种的江南改成精工细作,但是这产量的提高,粮食的生产都需要时间。 短时间内弄不出来。 而且收益也太低。 还是铜矿好! 随便找个矿,供养区区两个郡,绝对富得流油。 董良解决了众人的担心。 都快快乐乐下去工作了。 董良叫来小卒,带自己去收养的孤儿那里看看。 跟着带路的,七拐八拐的来到一处大院。 即便是战乱不定,诸葛亮和刘备还是特地拨了大院,安排好了这些孩子的起居。 董良进去一看,孩子们都在用功。 孩子们见到董良,骚动起来,就要起来涌上来。 激动的小脸通红。 往常这些孩子哪里和董良分别这样久。 几个大的孩子赶忙站起来,制止住了孩子们。 然后让大家继续用功,几个领头的来到董良面前行礼,等候吩咐。 董良见这些孩子们虽然正襟危坐,但是心不在焉。 摆摆手把几个大的领走。 到外面叙话。 “这里孩子怎么多了这么多生面孔?” 董良对着方卿问道。 方卿是这些孩子里最大的,十五了,就比董良小一岁。 方卿答道:“先生,哪里没有孤儿呢?这些孩子是豫宁县的,这里的县令昏庸无道,百姓生活艰难,孤儿也尤其的多。区区一县,居然有八十多个。 孔明先生让人带来,和我们一起生活读书,过几日再下几城,估计还要来更多。” 董良点点头,“这是好事,不差这点吃的,也给他们一条活路。” 方卿特别有同感,自己这些人的活路不就是董良给的吗。 寒暄了几句。 董良突然想起来一个主意。 “去把里面汝南的孩子,十三岁以上,课业成绩好的叫来。” 方卿去了,不一会儿带来三十余人。 先恭恭敬敬的行礼:“先生!” “请起!” 这些孤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