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四十二章 王,黎两家的新生活 (第1/3页)
天色将晚,残阳泼洒在水田上,金光闪闪,映照着王老汉泥泞的双腿,以及灿烂的笑容。 最后一颗秧苗插下了。 一时间并不能把腰直起来,站直身子,但是弯着腰在那里等待身体恢复。 终于差不多了,甩了甩两手泥。 在水田里涮了涮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 旁边的一块地里,三个黑瘦的家伙也走了过来。 那是与王老汉家搭档的蛮族百姓,当然现在不分什么了。 黎簇带着俩儿子,比王老汉累的厉害啊! 黎簇苦巴巴累的皱着脸,但是脸上还是在笑,那是因为活干完了啊! 露出来黑黑的牙,“哎呀!哎!终于,干完了。” 三个人一屁股坐在田埂上。 喘着粗气。 王老汉有些得意:“嘿,这年轻人,真不行啊……啧啧,不如俺老汉呢还!” 黎簇无奈,一开始觉得自己身体比王老汉好,一定比王老汉能干,但是没想到,居然没有王老汉干的快! 没办法,这些山上下来的百姓,没干过农活。 术业有专攻,干农活的锻炼的身体部位肯定不和山上的不一样。 用进废退。 干工地的力气可能不如专门锻炼身体的。但是在烈日和寒风中挂在高楼外墙上砌砖,健身的肯定不如工人。 所以黎簇不如王老汉就太正常了。 “哎,哎…这些……这些地,能长多少粮食?” 黎簇很期待的问王老汉。 王老汉也不知道这些地到底有多少产量,这次的种植和以前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王老汉看着这几百亩的水田,想了想,“嗯…,放心,肯定够你吃的。官府收税收的少。” “走,回去吧,天不早了,今天在我家吃饭。” 喘了会气,王老汉带着黎簇父子三人往家里走。 黎簇跟在王老汉身边,笑道:“等第一季粮食收了,收成要是好,还要请您帮我给老大说个亲呢!” 王老汉哈哈大笑,“好说,好说,我在这里生活那么多年,这点本事还是有的,包在我身上!” “如今不似往常,你家三口人,分了一百五十亩地,官府说了,这些地好好的收拾,够你们家好生活的。这家家户户的都分了,也如果真像县衙说的那么好,也没有谁会担心受穷了。这么些年乱战,死伤无数,男的还比女娃娃少,这事好办!” 两个人说说笑笑的往家里走,黎簇的大儿子小儿子腼腆的跟在后面。 进了院门,娇娘端着一瓮炖肉就放在院子中央的木桌上。 看见王老汉带着黎簇回来,赶紧叫人。 “爹,黎叔,你们回来了。快开饭吧!” 又扭头往屋里喊:“淳哥,小朴,爹回来了。” 娇娘是王淳的新婚妻子。 王家因为是中原流落来的,一切摆白手起家,过了几年苦日子。 如今两兄弟都在县衙里任职,吃了官家饭,家里又分完了地,立刻成了香饽饽了。 日子也越发的有声有色。 王老汉就赶紧给早就适龄的大儿子说了亲事。 娇娘就是王老汉十里八乡打听到的好孩子,如今嫁到了王家。 王老汉满脸笑意,一边带着黎簇往里走,两人来到院子中间,坐在桌子前。 这桌子和板凳,都是王老汉自己动手做的。 官府愿意培训老百姓的工匠手艺,对于技术工人待遇高,如果有发明创造还有奖励。 所以王老汉就好好的学了把木匠活。 王老汉坐下,王淳,王朴从屋里走出来,两个人才刚从县衙下衙,回到了家里。 “爹,地里怎么样了?明日休沐,衙门里轮到我们休息,剩下的我们来吧!” 王淳来到一旁坐下,顺便给王老汉和黎簇倒了碗酒。 这酒可不好买,因为豫章现在的粮食虽然不缺,但是大多依赖进口,都是高价从荆州买的,然后或免费,或平价的看情况给老百姓。 因此粮食用起来还是比较谨慎的,毕竟豫章还没有收割。 这酿酒要耗费很多粮食,相比于填报肚子,自然优先级要靠后。 因此这酒啊,又少又贵。 也就是王家两兄弟如今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