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七十章 巨寇西行 大将南征 (第1/3页)
天柱山约莫位于大别山正东方位。 不过大别山是一条大山脉,西北东南走向。 天柱山对应大别山的东南角。 如今雨水浇透了江淮之间,处处河沟水塘浑水满溢。 大地泥泞不堪。 山间除了有些洪积扇处可能有洪水泛滥,小溪间流水暴涨,山洪爆发外,也还有点优势对应于平地。 即真正的大洪水淹没不了山头,而山上石头多,多少有个下脚的地方。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那么认为,如果是董良,他一定希望待在有石头的地方胜过平地,因为他实在是对会将人的鞋子都拽下来的烂泥深恶痛绝。 雨带已经过去了,但是庐江郡境内的泛滥的大水还没有退去。 似乎史书上并没有什么洪水的记载,但是对于郡县残破的江淮之间,水利废弛,和网密布,平地处于高山之下,天然的聚水处。 河网里随便溢出来一些水流,就足以让这片本来就湿润的土地洪水泛滥。 江淮之间似乎自古以来就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受难,再后又要因为地上黄河,不得已承接大量的排水任务,多灾多难,也令人慨叹。 而如今将近七八万人在这天柱山下聚集,乌压压盖住水面,俗话说人一满万,无边无沿,人满十万,彻地连天。 这虽然不到十万,但是离彻地连天也差不了多少了。 这些人大多都是百姓,一群妇孺老弱。 不知因何聚集在此,只看见高处有侍卫林立,挂三竿大旗,一个雷字,一个陈字,一个梅字。 要说这是谁呢? 不是别人正是如今横行在庐江之间劫掠的几名巨寇,雷绪、陈兰、梅乾。 呵!梅乾,没钱...... 言归正传,这几个人的来历说来话长,原本乃是骷髅王袁术的部下。 袁术死后,他们三人就举兵上万,在江淮之间劫掠为生,这庐江郡郡县残破。 当然,庐江的郡县残破也不能全怪他们,骷髅王袁术也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这三人有兵马上万,虽然未必多么强,但是横行在江淮之间很少有人来啃这一块骨头。 如今他们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扬州刺史刘馥的招揽,一个是卫将军刘备刘玄德的招揽。 最终在孙乾的三寸不烂之舌下,他们决定,前往豫章,投奔刘备。 这庐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可以说是风云变幻,令人目不暇接。 原来的扬州刺史是严象。 建安初年,因为才华很高擢拜尚书郎。兼有文武,荀彧作为督军、御史中丞,与严象一起讨伐袁术。袁术病死,拜扬州刺史,举孙权为茂才。 看起来是曹操的人,还举荐了孙权,结果他被孙策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术杀了。 然后曹操忙于官渡之战,没有功夫收拾这边的残局,于是就派了刘馥前来。 刘馥是个能人,受命后,单枪匹马来到合肥空城,在那里建立了扬州的新治所。几乎和刘表年轻的时候差不多。更关键的是虽然没有宗贼掣肘,但是合肥几乎是个空城,他一手建起来的。 按照原进程,他应该在这里耕耘七八年去世。 把合肥乃至周围江淮之间,治理的很好,合肥也成了孙权噩梦的开始。 正是公元208年他去世,合肥从一个空城起步,也没有张辽等名将。 孙权第一次大举进攻合肥,曹操在荆州,救兵迟迟不至,孙权围合肥百余日,连日的大雨令到城墙快要崩塌,守军于是用草苫盖著城墙,而夜晚则点燃鱼膏照明,观看孙军有何行动以作防备。孙权无法攻陷,同时扬州别驾蒋济设计迷惑孙权,使其以为张喜援军快到,最终孙权不得不退军。 扬州士民因而更加追念刘馥,刘馥被陈寿载入三国志,赞颂其是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正是刘馥这样的能人招揽雷绪、陈兰等人,如果没有刘备的招揽,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但是现在,他们还是想离开这是非之地。 只因为这庐江郡太乱,太穷了! 原本袁术在九江郡寿春,与庐江接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