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一百二十一章 深宫修罗怨,塞北朔气寒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一章 深宫修罗怨,塞北朔气寒5 (第3/4页)

  再来看第二次表演:

    十月初九(辛亥日),以太史丞许芝为代表的宫廷学者,再度发起劝进。

    太史丞许芝,条魏代汉见谶纬于魏王。--《献帝传》

    前文已述,太史系统掌管星象历数,判断朝代运势,因此许芝是王朝更迭理论的权威人物。

    许芝的劝进,可以视作对李伏(贡献图谶)的后续补充。不出意外,曹丕对此依然表示了拒绝。

    随之而来的,是经曹丕编剧、导演后的刘协的表演:

    十月十三(乙卯日),汉献帝首次下禅国诏书,自称“汉道陵迟,为日已久,皇纲肇亏,帝典颓沮”,要求曹丕“永君万国,敬御天威”。言辞之卑怯,几乎不似帝王手笔。

    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安、顺已降,世失其序,冲、质短祚,三世无嗣,皇纲肇亏,帝典颓沮。--《献帝传》

    考虑到彼时(220)的政治环境,此道诏书虽是天子旨意,实际反映的却是曹魏集团的意志。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曹丕身在洛阳,刘协身在许县,二人云山阻隔,根本不可能实现有效沟通;

    何况献帝遭遇长期禁锢,早已失去了人身自由,不过是曹氏豢养的傀儡而已。

    献帝下达的“禅国诏书”,引发了曹魏群臣的劝进高潮。

    虽然史书没有完全记载参与劝进事件的人物,但十月十三日,曹丕竟连发七道手令,要求群臣停止劝进。

    注意:曹丕手令次数统计,见吕宗力《谶纬与曹魏的政治文化》。

    从魏王手令的密集程度来看,彼时的洛阳无疑已经陷入癫狂气氛。

    曹丕对此十分满意,但依然故作姿态,自称“德薄”,继续观望。

    十月十三日至十七日,以桓阶为首的曹丕党人;

    以刘芳(就是刘艾,避齐王曹芳讳被改名刘艾)为首的前朝宗室,以卫臻为首的魏国近侍等三批人物,前后百余人,连续劝进,言辞恳切,要求曹丕“早正大位”。

    尚书令(指桓阶)等又奏……侍中刘廙、常侍卫臻等奏议……辅国将军清苑侯刘若等百二十人上书。--《献帝传》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到了这一步,曹丕知道禅代之势已成,因此退还汉帝所赐玺绶,准备发动下一次舆论攻势。

    刘协第二次表演:

    十月二十(壬戌日),汉献帝收到退还的玺绶,于是再下禅国诏书。

    尚书令桓阶等人再次劝进,甚至“以死相请”,极大满足了曹丕的虚荣心理。

    臣等闻事君有献可替否之道,奉上有逆鳞固争之义,臣等敢以死请。--《献帝传》

    桓阶本人是曹丕的腹心幕僚,在曹操时代便委身于曹丕,多次面折廷诤,被曹丕视作“托孤之臣”。

    (桓)阶疾病,(文)帝自临省,谓曰:“吾方讬六尺之孤,寄天下之命于卿。勉之!”--《魏书桓阶传》

    大概是因为桓阶的身份特殊,曹丕更想咨询其余幕僚的意见,因此假意训斥,称“冀三让而不见听,何汲汲于斯乎”?

    刘协的第三次表演(刘协真可怜):

    十月二十五(丁卯日),献帝在万般无奈之中,再下禅国诏书。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汉帝三下禅国之诏,昭告着王朝更迭大势已定。因此,华歆、王朗、贾诩等公卿耆老,终于露面,引领起此次的劝进运动。

    相国华歆、太尉贾诩、御史大夫王朗及九卿上言曰:“臣等被召到,伏见太史丞许芝、左中郎将李伏所上图谶、符命,侍中刘廙等宣叙众心,人灵同谋。”--《献帝传》

    “三公”代表着清贵力量,与尚书台或魏王府幕僚自然不同。由他们出面劝进,可以大大强化曹丕的法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