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一百二十六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4 (第1/3页)

    杨修有个猜测:

    这匈奴当户谈吐既然如此不俗,那么其人或许与蔡琰相熟。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要知道匈奴人中,有文化者可不多。

    那匈奴当户闻言,面色果然一变。

    其人打量杨修一番后,狐疑道:“郎君莫非为幼年时便名动弘农之神童杨君?敢问郎君大名?”

    杨修可以肯定,这人与蔡琰关系不一般。

    于是他肃然作揖:“某贱名修也。敢问将军,蔡氏阿姊是否在此?”

    蔡琰比杨修长两岁,勉强算杨修同龄人。

    杨修此言一出,一众匈奴人皆一脸茫然。

    显而易见,除这匈奴当户之外,其余在场的匈奴人,都不知蔡琰就是他们家左贤王的阏支。

    那匈奴当户叹道:“难怪大人上次居然肯放杨君离去。杨君且在此稍候,俺等这便为杨君通禀。”

    言罢,其人挥了挥手,一众匈奴汉子便调转马头,疾驰回营。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始终冷眼旁观的夏侯渊有些懵。

    “德祖,昭姬当真在此?主公何以得知此秘辛?”

    杨修不知该如何回答。

    难道杨修要说:主公乃神人也?

    杨修最清楚,自己妹夫并非神人,其人实则是腹黑皮厚有底线、却又稳如老狗的苟哥。

    蔡琰为左贤王所掳,大概是赵旻洞悉兴平之乱始末后,所做出的推断。

    杨修曾多次目睹自己妹夫之智,因此杨修对此并不意外。

    于是杨修笑道:“妙才兄,主公之智,远非兄与修二人所能及也。”

    对这一点,夏侯渊深以为然。

    因为甚至直到半年前,夏侯渊都不知赵旻何许人也。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夏侯渊甚至不知,半年前,自己连襟儿曹操的地盘,仅剩颖川一郡。

    赵旻在二月白马之围时,方才因救下颜良而崭露头角,彼时谁又能想到,短短五月中,其人便已完成曹操筚路蓝缕十年的创业成就?

    见夏侯渊陷入沉思,杨修提醒其人道。

    “妙才兄,此番有如此重利相诱,左贤王必将意动。某等尚须拖延时间,以便大军部署就绪。”

    夏侯渊当即会意,其人自马鞍后抽出一面卷好的令旗,将其展开后,向里许之外的赵虎打起旗语。

    少顷,随着赵虎的旗语传回,夏侯渊和杨修分明看到,赵虎阵列后,一众斥候向四面八方疾驰而去。

    左贤王虽尚未至此,但杨修已明白,己方的第一步计划,已可宣告顺利完成。

    接下来,就要看荀攸和刘晔的战略布局能力,以及诸位猛将的战术执行能力。

    从现有人员的配置来看,这两点,不应该存在任何问题。

    如今战场上,谋士自不必赘言,现有武将中最弱的一环,或者说是短板…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此刻正跟在杨修身边,那人名夏侯渊,字妙才。

    没错。

    与袁绍麾下原头号大将颜良、历史上季汉五虎上将之一赵云、历史上曹魏五子良将中三人相比,莽夫夏侯渊确实是在场主将中,最弱的那个。

    夏侯渊在此次决战中的作用,是护卫杨修安全、以及…

    若事有不谐,其人要带着杨修四处逃窜。

    单以行军速度而论,夏侯渊不是针对谁,在场的都是乐色。

    就在夏侯渊和杨修等待左贤王、以及赵旻一方全军行动起来之时,那名与蔡琰相熟的匈奴当户,终于疾驰至左贤王的王帐前。

    “报!大人,弘农杨君携重金求见。”

    端坐于胡床上的左贤王先是一惊,旋即大怒。

    其人霍然起身,须发戟张。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杨德祖还敢至此!欺人太甚!来人!为俺拿下此鼠辈!此番无论何人求情,俺都定要斩其人首级,以泄俺心头之恨!”

    不言而喻,上次必然有人为杨修求情,加之夏侯渊跑得太快,所以左贤王最终忍下了这口恶气。

    万幸通禀之人,乃是那口齿便给的匈奴当户。

    “大人息怒。杨君称,此番其人不但已备齐大人要求之金饼、蜀锦,且为呼厨泉备下厚礼。杨君及其人随从,先行携五百金求见大人。”

    看在金灿灿的金饼份上,左贤王决定暂且忍下这口恶气。

    于是其人扬起手:“且慢动手拿下杨德祖!”

    其人看向那匈奴当户。

    “你是说,汉家卫将军确实有意贿赂俺侄儿呼厨泉?”

    那匈奴当户顿首行礼:“正是。大人,杨君称,厚礼俱在其人营中。其人欲将厚礼赠予呼厨泉,以求呼厨泉助汉家卫将军,共抗袁本初。”

    左贤王不但怒气全消,反而笑出了眼泪。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