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终 (第3/5页)
【作者题外话】:鱼鳞阵又称鱼丽阵,原创于我们华夏神州,亚历山大不但一直未支付我们的专利使用费,还无耻地剽窃了咱们老祖宗的发明专利。 前文介绍过,手戟是汉末三国常用的投掷武器,且射程不比平射的弓箭近多少,当然,抛射的弓箭射程,手戟远远达不到。 抛物线,了解一下。 而且,手戟可以挂到东汉盆领甲的领甲上,使用相当方便,还锋利。 盆领甲,顾名思义,领子如盆。 综上,除了贵,手戟没其他毛病。 没有马蹬时的骑射,射程近且威力不足,诸君可以想象一下,双脚不着地、坐着射箭是什么感觉… 话说回来,在汉末三国那个物资严重不足的年代,还真没有人敢如此不计成本地打仗。 毕竟,那时候,连军粮都是桑葚、糟糠、麦屑等乱七八糟的粮食。 甚至没有足量的铜铸钱… 铁都恨不得用来打造兵器,以至于耕作方式是火耕水耨… 何其惨也! 这一章,咱们聊聊董卓。 因为蔡琰即将登场,若说蔡邕,便绕不开董卓。 何况,云某始终认为,曹操所作所为,比董卓还要过分。 咱们从董卓善待汉臣作为切入点,展开论述。 中平六年(189)八月董卓上洛,虽然昏**虐,以至遗臭万年;但最初确实做到了与士大夫共享权力,并非如史书所言般“独擅朝纲”。甚至《后汉书》也如实记载,称“卓虽行无道,犹矫情忍性,擢用群士”。 (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后汉书董卓传》 忍性矫情,矫与忍意义相似,也就是说,董卓老贼虽无道,却还能忍住脾气,按捺住性情,提拔士人。 受到董卓提拔的朝官,大抵可以分作两类。 一类是党锢名士与关东豪族,这类人物无疑是“遮掩门面”的把戏。 另一类是掌握机要的核心,他们主要依赖于“乡党政治”。 对董卓而言,他们或者是凉州同乡,或者是关中子弟,又或者是旧时同僚。 董卓上洛之初,确实做到了“矫情忍性”。凉州集团的核心成员,依然局限在军界,并不染指政务。此即范《书》所言“卓所亲爱,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后汉书董卓传》 董卓操纵东汉朝廷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控制吏部”来提拔仕途受阻的人物。 幽滞之士,多所显拔。--《后汉书董卓传》 吏部既然掌握了人事选举,自然成为董卓笼络人心的工具。 看吏部尚书的安排,便可看出深意。 董卓时代的吏部尚书是周毖。 据《续汉书·百官志三》记载,有三公曹、吏部曹、民曹、南北两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 所以,吏部尚书没有任何问题。 周毖按《后汉书》为汉阳人,汉阳即凉州天水。按《英雄记》则是凉州武威人,与关中集团的张济、张绣、贾诩同乡。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蜀书许靖传》 周毖,武威人。--《英雄记》 当然,无论周毖是汉阳人还是武威人,他都是凉州人。 可见董卓对吏部的安排非常上心。大约是因为凉州将校久在边地,浸染胡风,在技术性比较强的政界很难找到位置,因此选择“州里人”把持选举。 周毖的助手是许靖。 其人与从兄弟许邵,搞了个月旦评。 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许)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蜀书许靖传》 许靖是汝南人,与袁绍同乡。 董卓上洛之初,与汝南袁氏关系远不似《三国志》记载般糟糕,先迁袁术为后将军(原是虎贲中郎将),又授出奔冀州的袁绍为渤海太守,还曾拉拢袁绍集团的核心人物张邈与曹操。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太傅袁隗(袁绍叔父)与董卓之间,曾经存在合作关系。 只因初平元年(190)袁绍在关东起兵,才连累袁隗被杀。 袁隗与董卓的同盟关系,彼时天下皆知。公孙瓒甚至为此作书谴责袁绍不孝。 (袁)绍为勃海(太守),当攻董卓,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