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音乐家_第十章 美术馆初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美术馆初探 (第1/2页)

    范宁此刻才终于明白。

    为什么这个世界的人想破脑袋也研究不出什么名堂,只觉得是很好听的音乐素材。

    包括安东教授,也包括自己穿越前的原主。

    就像流行歌曲,只有自己听过很多遍的曲子,才能做到哪怕不听旋律,只要前奏响起几个和弦,就能立马反应过来是它。

    他们之前的研究方法,的确只是把它们视作音乐素材,部分地截取、拆解、拼接组合,以助力自己的创作。

    但如教授日记中所言,这些音列其中又夹杂着另一部分“神秘和弦”,色彩效果可能就有些诡异了。

    他还记得老师之前的忠告:

    “这种神秘和弦绝不能随便演奏,要想大概试试它的听感,也要大量混合着其他的素材,或不踩延音踏板,防止声响在一起共鸣。”

    比如,范宁读出其中一组:C,升F,B,高八度的E,高八度的A,更高八度的D…

    这和弦中的音,多成纯四度、增四度等方式高叠,完全不同于常规和弦的三度构造方式。

    范宁大概能想象一下其音响效果:色彩清冷、空泛,带着一丝诡异。

    即使是没听过这些古典音乐作品安东教授,也能发现它们的突兀之处,只是想不明白为何如此,因此苦苦研究。

    而对于范宁,这就更加干扰不到他了。

    他闭上眼,后脑勺靠壁,陷入思考。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肖邦《黑键练习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

    范宁脑海里反复揣摩这11首作品名,以及听觉的记忆,但始终没找到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哒哒哒...哒哒哒...”马车声音持续响起。

    再次睁眼时,范宁看着密密麻麻的音符,终于抓住了一丝什么!

    这11张音列残卷,都是以最简单的调记载的,即钢琴上全为白键的C大调或a小调。

    但是背后隐藏的11首作品,调性肯定是各有不同的!

    相当于它们被记载成音列残卷时,统一移到了最简单的调上!

    类似于唱KTV时,原歌曲被升key,或降key了,全部变成了同一个key。

    为什么?

    故意抹去它们之间调性的差异?

    调性…

    范宁目光闪动,从内兜掏出小笔记本,拧开钢笔帽。

    他重新写了一遍。

    第一张:贝多芬《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d小调。

    第二张:贝多芬《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黎明》,C大调。

    第三张:巴赫《哥德堡变奏曲》,G大调。

    第四张:舒伯特《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降B大调。

    第五张: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A大调

    第六张: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b小调

    第七张: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降E大调

    第八张:肖邦《黑键练习曲》,降G大调

    第九张: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

    第十张: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f小调

    第十一张: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降A大调

    “我懂了。”

    世界上一共只有12种音名,就是钢琴的七个白键和五个黑键。

    11部作品所对应的调性,占据了11种。

    唯一缺的是——

    升C!就是升半音的Do!

    缺了,升C?

    所以呢?

    “东梅克伦区伦万大道到了,先生。”马车夫的声音打断了范宁的思绪。

    “哧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