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5章 普耳茶砖 (第2/2页)
年间时,普洱就叫普耳。 我在穿越到明代前,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与大学的同学到云南游学,出发前我曾专门对云南各地信息做过攻略,所以我对此十分了解。 现代的普洱,在西汉时期属益州郡哀牢地;东汉至南朝时期隶属永昌郡。 唐朝时,南诏时期设为“步日睑”(后改为“步日部”),属银生节度。 元朝时,改为“普日思么甸司”。 明朝洪武十六年,即公元1383年,明太祖正式改称为“普耳”,后来到明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 普洱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代。 据我在现代为云南游学在出发前收集的关于普洱茶的相关资料,普洱茶叶中含有600多种化学成分,它们对茶叶的色、香、味,乃至茶叶的营养、对人们身体起到保健的作用。 在现代,人们,特别是两广的人们,十分喜欢喝普洱茶。别的不说,普洱茶的确具有解油腻、消食、暖胃、化痰生津的明显效果。 老道长缓缓地说: 茶马古道上的茶,有个特点,为方便长期保存,先将茶叶制作成茶砖或茶饼,不用等茶叶发酵,就发出运输。 茶马古道上的每一位背夫,他们的肩背上,负重两三百斤的茶砖;背夫们勤劳负责,他们一旦背上了,会从起点背到终点。 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为云南的大理、普耳一带,终点为西藏拉萨,后经中转到达缅甸、尼泊尔,终点为印度。 茶马古道沿途会经历多种不同的气候,且路途遥远,砖茶或茶饼在路途中持续发酵,当到达目的地,茶味变得独特,与出发时已不相同。 这时,老道长拿起茶杯,示意我们喝茶,我们也拿起茶杯喝光了茶杯里的松针茶水。 凌轩俯身为各人续上茶水。 老道长继续说道: 茶马古道所易之茶,由“巴茶”渐变为物美价廉的“湖南茯茶”,非指云南的茶需从四川和湖南购入,而是指经茶马古道运出的茶叶总量中,四川和湖南的茶占大多数而已。 云南自古皆产茶,但仅靠当地人自产自收,茶商从茶农手上收到散茶后,制作成品,产量有限。 滇藏道运送的茶叶数量虽多,但比之川藏道运出的数目,根本不足以道。 所以我建议凌家族人到了云南,一定要想办法大规模地圈地种植茶树。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这些茶树,是真正的摇钱树啊! 我们听了纷纷点头! 凌轩说:道长,能否跟我们讲一讲茶马古道的茶。 老道长说:好啊! 云南的茶马古道因普耳茶而不断地拓展延伸,普耳茶因茶马古道而名扬四海。 普耳茶的主产区为云南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那里山峦起伏,溪涧纵横,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具有茶叶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堪称得天独厚。 普耳茶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和被人们追捧,最重要的就是源于普耳茶所具有的养生、保健的功效。 普耳茶声名在外,自然引来商人,普耳成为了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 茶马古道打破了西南边地在地理上的隔绝与封闭,它像一条强有力的血脉,将历史悠久的普耳茶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乃至远销海外。 从唐朝开始,普耳城就因普耳茶的产销已成为商贾云集,马帮不绝的重镇。 茶马古道上,数千年来风尘仆仆的马帮往来不绝。 普耳建城,始于8世纪中叶,南诏王在这里建“奉逸城”,派遣苏、张、周、段等姓氏的白族官员到此镇守。当时人口不多,建的是土城,周长仅1.5公里。城内有正街、东西街和八条巷子。 现在发展到明代,普耳茶开始生意兴旺,民居、茶庄、马栈、铁匠、鞍匠、皮匠铺等等在城外集中连片,形成新街市。 你们将来到了云南,有时间可以到普耳城看看。 我们听了,相视一笑,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风疏竹的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