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〇〇三回 废中书霸主集皇权 贿上将良臣受鸿赏 (第1/5页)
书接上回。 周天已明,初阳在文楼南掖的宫墙上半露端容,晨晖携着一团紫气照进了奉天门前的广场。 稍后,朱元璋将在这里上朝。但说今日与朝人员之众当属空前,大小官吏从御门前的云纹石阶下一直列仗到了五龙桥头。皆因今日朝会不同寻常:先是朱元璋将有大政方略布告于天下;二来,那社稷坛岁祭大典将于随后举行;再者,为威慑官吏、整治吏制,从这一天起,中国封建王朝史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早朝形制,名曰“御门听政”(1)。 寅时三刻,奉天殿门前的丹墀下四名太监齐挥净鞭。鞭声骤响,众官叩首大行朝圣之礼。鞭鸣三声后,但闻朝台上传来庆童施令:“礼毕!众官恭听吾皇圣谕!” 随后,只见朱元璋现身于殿前丹墀之上,和风朗气地朝众官喧声道:“众卿平身!” 一时间,众官齐应:“谢皇上隆恩!”声落时,纷纷起身恭闻圣言。 居高远眺,众官形状尽收帝王法眼。仰望圣容,龙尊虎气更是直抵视听。 旋即,朱元璋道了开场白,一时间奉天内外洪声回响:“今逢盛典,朕甚感心悦。然,朕心之悦,皆为臣工!只因打今日起,列位爱卿终于可以直起腰杆,挺起胸膛为我大明尽忠了!”众官个个不知其所云,却知那话定有初衷,于是便越发恭顺地等候下言,“多年来,众卿饱受胡惟庸那奸相的欺压,致使下情不能上达,下者难明圣意,朝纲崩乱,君臣离心,如今回首,朕心痛哉,朕心恨哉!” 朱元璋说得捶胸顿足,环视那台下臣子,众态迥异。有人感激涕零,拂袖拭泪;有人躬身畏首,不敢抬头;还有人三两结耳附议,满脸余恨……千面百态,尽收朱元璋法眼。于是他眉头骤现狠色,细细历数:“众卿当有所闻——秦有赵高指鹿为马;晋有司马道子惑主弄权;唐有李林甫口蜜腹剑,杨国忠迫害忠良、卢杞欺压百姓;宋有蔡京徇私枉法,秦桧卖国求荣,贾似道欺君罔上……到我朝又出了个胡惟庸!纵观古今,但凡祸国贼子,多为奸相之流!试问,当有多少哀鸿因此血怨难鸣?当有多少忠良因其死不瞑目?又当有多少帝王为之遗恨千古?” 听到此处,只见高台之下一武官顺势擎拳一声怒吼:“奸相当除!贼子当磔!”顷刻间,一呼百应,应声如同号子一般响彻偌大个宫城,使得重楼广厦显得越发巍然肃穆。 这样的气势,正如朱元璋所愿。于是他威然聆听半晌,洞观众臣情态,渐觉到了火候,便朝众臣一挥手,刹那间,呼应骤然而止。 朱元璋更显推心置腹,其言辞亦是满怀真情:“好!好啊!因此说,只有剔除朝中作梗之徒,方能使我君臣同心同德,同仇敌忾呀!” 众朝臣异口同声地学舌道:“同心同德!同仇敌忾!” “好!甚好!看来众卿所愿正与朕不谋而合。”殊不知,这帝王循循善诱步步为营,随后之言才是正题,“朕今日,就依列位臣工所愿,为免奸相之祸殃及后世,朕决定——自今日起罢黜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从此权分六部,受朕直辖!”他一面引颈高宣,一面瞪着龙睛虎目捕捉众臣反应。尤其当那目光扫向眼前几位老臣时,其言辞便越发显得绵里藏针,锋芒渐露,“从今往后,倘有人胆敢触犯众怒,再提恢复相位,一律视为觊觎丞相之权,其罪同胡!” 直到此刻,台下众人才恍然大悟,朱元璋方才那累累陈词,不知搜刮了多少遍枯肠翻腾出历朝诸多奸相罪证,为的竟是这“废相集权”。 然而,众臣满心愕然之余,耳边却还回响着“其罪同胡”这一威吓之言。而此,识相的便立马换作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如似个鸣冤老妇一般扑通跪地,号颂:“吾皇圣明!吾皇圣明啊!” 这厢引了头,那边便相继效法。顷刻间,众官队伍顿如大浪翻涌,一浪接着一浪直把浪头朝后压去。可那声浪反倒是一波接着一波,感天动地扑面而来。 “吾皇圣明!吾皇圣明……” 至于是否诚心道“圣明”,只有各家心知肚明。却说各中真假,又怎会蒙过这帝王眼亮心明。 “众卿平身!朕不是说过嘛——从今往后,朕要诸位臣工直起腰杆来为国效力!” “臣等谢吾皇隆恩!”众臣纳头再拜,纷纷起身拭泪,又作洗耳恭听。 这会子,但听朱元璋朝官队中高唤:“翰林院学士吴伯宗。” “臣在。”一四十岁左右的朝臣应声出列。 “朕命你院从即日起搜集历代诸王、宗戚、贼臣、奸宦之罪,并将其诸多劣迹、恶果、及后世评判之说集录成册,朕就赐名《臣诫录》(2),示与众卿详阅。”朱元璋一面吩咐,一面眼含厚望地环望众臣,“望众卿以史为鉴,大正官容;以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