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更的日子_在古代打更的日子 第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古代打更的日子 第3节 (第1/2页)

    “我走了,婶,过两日散值后,让我顾叔去我家喝两杯吧,我让我那婆娘整些好菜。”

    老杜氏瞥了一眼明显有些心动的顾春来,暗地里瞪了瞪他,摆了摆手,拒绝道。

    “不了不了,就不麻烦侄媳了,她平日里照料家里,事情就够多了。”

    赵刀还待继续说话,老杜氏连忙截住他的话头,“再说了,你们夜里打更一宿没睡,这日日当值,白日要是没歇好,夜里该耽误事了。”

    夜里打更可不单单需要报时,更有巡逻的差事在身上,要是吃了酒,夜里不清醒,到时报错了时辰,又耽误了差事,那可是会出大事的。

    赵刀冲顾春来投来爱莫能助的眼神,耸耸肩,只能作罢,在他往外走时,突然,他的肩头被人拍了拍。

    赵刀诧异的回头,“哟,是昭侄儿啊,有什么事吗?”

    顾昭抓下赵刀肩上的灰雾,闻言将手往背后一搁,“没......”

    她对上赵刀意外的视线,眼角的余光扫过院子,老杜氏和顾春来也正朝这边看过来。

    显然,她方才的动作是有些突兀的。

    顾昭顿了顿,“赵叔,今晚游街,家佑去吗?”

    顾昭会这么问不奇怪。

    在玉溪镇,元宵佳节向来有小儿打灯游街的习俗。

    虽说是小儿游街,但一般人家在孩子大了,也还会让家中的孩子去游街祈福。

    直到女子行及笄礼,男子行束发礼,长大成人,这才作罢。

    赵家佑是赵刀家的小子,比顾昭大两岁,今年不过是十二岁,却已经是人高马大模样。

    去年元宵佳节的时候,他就吵着自己已经长高长个,不需要再打灯游街。

    尤其在游街过后,各个小儿还需去竹林,寻一棵合适的青青翠竹,将自己挂在竹子上头,唱唱长高的童谣。

    赵家佑去年挂断了一棵大竹子,他深恶痛绝的放下狠话,说是今年一定不去参加这劳什子的打灯游街,更不会再来挂竹祈愿。

    顾昭:“叔,他去吗?”

    赵刀愣了愣,随机大声应道,“去,怎么不去。”

    “你别听家佑那小子浑说,这元宵祈福一年一次,是个大喜事,他可不能缺席了。”

    顾昭点点头。

    赵刀打量了两眼顾昭,突然道,“昭侄儿莫慌,傍晚时分,我让你家佑哥来找你。”

    顾昭愣了愣。

    她没有慌啊。

    随即,顾昭想起了记忆中的自己是沉闷内敛的性子,又因为一些原因,打小便没有什么玩伴,想来赵刀会误会自己一个人害怕心慌,也是因为这样。

    顾昭沉默了下,点头应下。

    挥别赵刀,顾昭回头,恰好对上老杜氏的眼。

    顾春来又重新往烟斗里塞了一把的烟丝,此时正狠狠地抽上一大口,瘦削的脸上,每一根褶子都写满了烦闷。

    顾昭顿了顿,停住脚步。

    老杜氏两步过去,将顾春来手中的大烟斗夺了过来,“抽抽抽,赶紧去吃饭,烫烫脚去歇着。”

    她看着地上顾春来磕出来的一大捧烟灰,有些气急的嚷道,“怎么抽这么多,多大的人了,我一没留神,你就瞎胡来。”

    “唉,心里烦闷,可不就抽得多了一点嘛!不打紧不打紧,反正我也是半埋土的年纪了。”

    顾春来说着话,抬脚往东屋方向走去,“对了老婆子,今儿我累了,你替我端饭到屋里,一会再给我打点水来烫烫脚。”

    “懒货!”老杜氏看着顾春来的背影,没好气的嘟囔两句,转身就去了灶间,显然是去端饭打水了。

    顿时,院子里只剩下顾昭一个人。

    顾昭看了看阖上门的东屋,心里叹了口气。

    她知道这老两口在烦闷什么,这事说来真是糊涂事。

    十年了,他们一直认为自家生养的是个孙子,却不想,儿媳妇突然改嫁,孙子发热病得迷糊,老杜氏帮忙换衣擦汗,这才发现,原来这顾昭不是孙子,而是孙女。

    被儿媳妇欺瞒了十年,还来不及惊怒,顾昭命悬一线,两人只剩下担忧。

    毕竟,不管是孙子还是孙女,都是他们顾家的血脉。

    等顾昭退了热养好身子,已经大半月过去了,顾春来和老杜氏也是这时候才有了心神去烦闷孙子变孙女这事。

    顾昭瞧了眼东屋,手里抓着灰雾,提着灯笼往自己的屋子走去。

    这事她也没辙。

    只能老两口自己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