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 (第5/12页)
《诗经》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么说吧,诗经对于周朝而言,就相当于占卜的甲骨上所书写的文字,对于殷商的意义。 不过,这些终究是文献,而不是文物。 那么记载大禹治水的,有文字的文物,有没有呢? 首先就有春秋时期的叔夷钟,钟上有铭文,因为是宋朝人挖出来的,保管不善,只能依稀辨认:剪伐夏祀……咸有九州,处禹之堵…… 那么现代出土的文物,有没有呢? 2002年,从国外买回来的遂公盨,西周青铜器,铭文写: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唯德,民好明德,寡……顾在天下。用厥邵好,益干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没什么好翻译的,这中间有很多字已经无法辨认,我发上来的其实少了很多字,所以你们看个乐就行了。 总之,它的历史距今两千九百年。 但是很遗憾,距离禹还有一千年。 值得一提的是,遂国,是个古国。历代遂公都说自己是虞舜后裔,他们祭祖祭得就是舜。 夏朝封虞舜的后裔于遂,公爵,历夏、商、西周三代。春秋时,齐桓公第一次九合诸侯,叫大家来会盟,当时的遂公不去,于是齐桓公灭了遂国。之后遂国人想复辟,假装犒劳齐军,用酒灌醉了士兵,然后趁机杀死了所有齐军。 齐桓公得知后大怒,下令屠城,遂国公族全死。 作为舜的后裔,他们无比的推崇大禹的功业,可见禹没有逼过舜,更没有流放舜的儿子。 到此为止,没有更多的证据了。 最后的,便是山海经。 山海经最早是一套套图,图上有文字,所以我说夏朝人用的是不利于保管的文字载体,图这种载体,几百年就没了。 总之根据后来所有对山海经的传言,都是说山海经乃是‘禹书’。 确实,大禹肯定是山海经的作者之一,而且禹贡献了其中大部分内容。 晋朝人看到的版本,就跟我们不一样。 晋人提到了一段我们看的山海经,所没有的一段文字。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穀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鎩之所起也。能者有馀,拙者不足。封于泰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这段文字,据说是在《山海经·五臧山经》晋朝版本的末尾。 从口吻来看,这明显是禹死了以后,有人写的。但至于禹死了多久,那就不知道了。 这也是我很少解读《山经》内容的缘故。因为山经,是夏朝人写的。 其中山经的内容,是由大禹、伯益总结的。 而我跟你们解读的,其实大多数都是海内外经,与大荒经的内容。 至于山经,我很少提,因为太严谨,严谨到就是数据报告,根本没什么好解读的。 山海经,分为五臧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 五臧山经,一山连着一山,相隔多少里,出什么产物,有什么动物,动物吃起来怎么样,水从那里发,流往哪里去……都一一详实记录。 并且每一条山脉,最后都会写下对应的山神与祭祀的方法,该给什么贡品,该以什么规格祭祀,都有详细记录。 世人总说山海经是地理图志,其实说的是《山海经·五臧山经》是地理图志。 山经非常详细、严谨,完全就是地理数据记录,动物百科。海经则多历史事件,海内外邦国与奇人奇物。 山海经,就是《山经》《海经》合起来,意思便是:山珍海味经。 不对,是山包海汇经,也就是包罗万象的意思。 《山经》内的记载,如此一山连着一山,我怀疑就是传说中夏朝的《连山经》。 还记得我说过的,三大易经吗? 夏朝有‘连山易’,商朝有‘归藏易’,周朝有‘周易’。 周易被儒家保管的很好,始终流传,归藏失传但也给我们现代考古挖掘出来了。 唯独《连山》始终不知所踪,也许,它并没有失传,《山海经》的‘山经’就是连山经。 当然,没有证据,听个乐就行了。 说了这么多,再结合【上古帝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