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12 章 不容易的你我他(大改动,看113前先看112) (第2/4页)
的睢县,睢县里的启明学校,就在千里外的海宁出了大名。 海宁报刊竞相转载我启明的先生们。 有些底蕴深、能量大的报社,更做起启明学校的专题报道。 宁报副刊辟出临时专栏,取名为“南国北国种桃李,学风士风启明星”。 这专栏先转载珍卿的文章,之后连篇地做专题报道。 宁报那里下了不少功夫,找到梁先生等人的故交,设法得了不少详实资料。 先讲启明学校建校始末,后讲启明的开拓者们,为在地方小县推广新式教育,以及实现男女平等教育,期间所做的各种曲折斗争;还介绍教育家们的生平…… 专做社会新闻的新林报,也写了篇耸人听闻的报道。 他们取名就很会搏眼球,叫“毛笔之乡军警沆瀣搜刮,教育大家梁公杏坛泣血”。 还真别说,这文章名取得真好,这篇文章一时引起大量关注。 新林报本是晨报,发文当天加印之后,到晚上莫名做了一回晚报。 魏主编还告诉珍卿,他们报社的招待室,这三天一直人满为患。 访客们都很关心启明学校,大部分人关心学校如何,关心生病的梁校长如何,还有瘸腿的张庶务长…… 还有不少人慷慨解囊,当场给十字街心留了钱,托报社人帮忙转交启明的人…… 魏主编告诉珍卿的意思是,叫珍卿派个财会人员,负责处理这捐款事宜,若不然差责不明确,以后怕会搅出是非的。 珍卿跟长辈们一说,谢董事长的反应很谨慎。 她说这事是珍卿发起的,谢公馆的人自有监督之责,但绝不能大包大揽。 随后,她和义赈会的龚老先生商量,各派一位会计去十字街心,再加上十字街心的会计,一共用三个人经办此事。 谢董事长还给珍卿建议,此事既然张扬开了,应该知会启明学校一声,毕竟此事与他们息息相关。 杜教授还毛遂自荐,说愿意亲自回趟禹州,面见梁校长商讨此事。 谢董事长赶紧劝止了他。 去年慈善拍卖之后,坊间一度传言甚多,说谢董事长贪墨了慈善款。谢董事长受了诬蔑,这种事难免更加谨慎。 后来,珍卿给卢教务长打电报,请他或张庶务长速来海宁,说她写了个文章帮启明募到款了。 等了一天的功夫,竟然都没等到卢教务长回应。 珍卿只好给永陵的杜明堂发电报,大致解释了一下事情,然后劳驾明堂侄子再跑一下睢县,看看卢教务长怎么回事,怎么一直不回她的电报。 明堂侄子说在期末考试,恐怕得晚上两天才行。他家里也没人可派。 珍卿着急得不行,但她不想再麻烦其他亲戚,这事只有等一下明堂侄子。 随后的两天功夫,我启明的先生们,传播之广出乎意料。 启明的事在社会上反响很大,短短五六天之内,收到捐款竟已近万元。 而宁报在江南发行范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毛笔之乡的启明学校,不觉间为江南人民所乐道。 珍卿也是后知后觉,除了她文章写得好外,梁校长等作为教育界闻人,他们的事迹也有很大传播价值。 还有报社派记者奔赴禹州,要对启明学校的事,作深入的实地调查…… 谢董事长很担心珍卿,她还是懵懂求学的小姑娘,与金钱名誉有关的事,务必要慎之又慎。 启明学校那方若再无回应,她必须找珍卿派人回去,把这中间的事情说明清楚。 珍卿也不免自我反省。 事情大大出乎她的意料,而且涉及为母校募款,她事前她未与母校达成默契。 万一出现什么纰漏,比如与捐款者生出纠纷。或有别有用心之辈,借此事诈骗善心者,再有好事之徒扇风点火,直接攻击珍卿此举欺世骗钱。 那她真的是太冤了。她只想给启明搞点钱,没想限入太复杂的事务中。 不过谢天谢地,谢董事长要派人到禹州时,卢教务长终于回她电报了。 原来睢县的警察局长,竟然滥用职权,叫睢县电报局的人,劫走了给卢教务长的电报。 卢教务长跟杜明堂,一起跑到了永陵市,才能眼珍卿顺利地通电报。 珍卿花了不少电报费,讲明事情的始末因由,然后顺便道一个歉。 卢教务长之后回电,说他马上赶到禹州省城,说与梁校长等人商量一番,明天以前必有回复。 与此同时的禹州,省城圣玛丽亚医院 梁士茵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