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书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书了 (第1/3页)

    金濂继续说道:“其实在两浙和两淮、福建、广州等地区有大量的私营盐田,他们雇佣当地的百姓,当做灶盐工,每日煎盐,规模极大。”

    “大明的盐引,在官盐场可以承兑,在私人盐场同样可以承兑。”

    “所以,朝廷超发了那么多的盐引,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反而是各地州府县,始终希望可以多一些盐引。”

    朱祁钰在当老师的时候,其实一直有个疑问。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宋朝的时候就出现了。当时的教科书上写的是最早的信用货币。

    后来到了元朝时候,是至元宝钞,到了大明就是大明宝钞。

    但是这些纸质货币很快就因为超发,通货膨胀,变得比厕纸还便宜。

    那这些纸质货币出现的基础是什么?为何又变成了废纸一堆呢?

    出现纸钞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缺少货币,来完成民间的商贸交易。

    大明的产银年十余万两,还有朱元璋的祖训,为了推行大明宝钞的使用,民间不得用金银交易。

    大明宝钞滥发从洪武年间就开始了,大明宝钞的泛滥成灾,从最初的一钞可以换一贯,到现在一钞几钱都没人要的废纸。

    但是另外一种纸质货币,依托于粮食和盐的货币,出现了,那就是盐引。

    大明的盐引是可以到盐场去承兑的,即便是无法到官盐场承兑,私盐场同样可以承兑,这些盐引,就变成了实质性的货币。

    在大明未有大量白银输入之时,承担货币的功能。

    所以,正统三年、正统六年、正统九年、正统十四年的超发,的确是朝廷欠了商贾们盐,但是商贾们并不是很在乎,即便是不能在你官盐场承兑,我也可以到私盐场承兑,换给水商,也有得赚。

    因为大明足够的强大,人口日益增长,食盐和粮食需求在增长,以食盐和粮食为信誉的货币,才能够在大明如此畅通无阻。

    正因为大明足够的强大,大明财经事务,才可以处于一种可持续的崩溃状态,而不崩溃,拥有极其强大的自适应调节能力。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我们不应该窃喜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看似朝廷获利颇丰,但是我们要时刻谨记大明宝钞的教训。”

    “滥发、超发,必将导致盐课,彻底的崩坏。”

    金濂附和的说道:“陛下言之有理,事实上,去年盐引的超发,就引起了官盐场和私盐场的挤兑,人满为患。”

    “九月处,一小盐引仅值粮三斗五斛,按江南粮价计算,一小盐引仅值银一钱七分五毫四厘。”

    “官盐场人满为患,人心汹汹,私盐场关门大吉,盐丁无以为生,盐价粮价飙升。”

    朱祁钰稍微算了算,大约相当于0.1754两银子。

    金濂话锋一转说道:“但是随着京师之战,大获全胜,这种惶恐情绪得到了极大幅度的缓解。”

    “各私盐场窝,再次开场煎盐,挤兑之风立减,这盐粮价慢慢的下来了,这盐引慢慢涨了起来,恢复到了一两二钱的价格。”

    “我所说的银,并非现银,而是粮价和盐价折合之后,参考价格。”

    陈循呆滞了许久,有些疑惑的说道:“不是,为何如此?盐粮价贵,盐引应该贵才对,为何会是贱价?”

    “盐粮价贵,盐引反而贱,盐粮价贱,盐引反而贵?这…”

    “陛下,臣愚钝。”

    陈循是个大学士,自从永乐十三年状元及第之后,一直在京为官,擅长念经,集古代帝王行事,撰写《勤政要典》,劝谏皇帝勤政,这方面陈循一直是很积极的作用。

    但是长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