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好友穿五零_带着好友穿五零 第3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带着好友穿五零 第32节 (第3/3页)

之后再请教做法,这不就可以了?

    这个年头的农村人很在意粮食,凡是能吃的东西他们都不会轻易放过,之前是因为河蚌真的太难吃了才放弃,现在一听可以做成好吃的,那还等什么?摸去呗。

    小孩子们也是很护食的,呼啦啦拿着木桶竹篓子就去了,其他还持怀疑态度的见状也跟着去了,跟风从众是大众心理,于是可不就有了这一整池塘摸河蚌的景象。

    张思乐他们知道了也不意外,还主动把河蚌的处理办法告诉他们,没有因为之前的嘲笑的记仇,这个举动又收获了大量婶子,尤其是家庭煮妇的心,因为她们学了这处理办法做了河蚌肉之后,得到了全家人的表扬。

    虽然不是猪肉,那河蚌肉也是肉啊。

    整个村子一时刮起摸河蚌的风潮,除了鱼塘,其他地方都去仔细找了个遍,很快,村里那些因为‘难吃’而幸运躲过一劫的河蚌开始不幸了。

    在这档口,张思乐她在处理河蚌的时候竟然还发现了五颗珍珠,都是白色的,圆润饱满,色泽明亮,个头有花生米那样大。

    五个人都挺高兴的,当初摸河蚌只记得惦记它的肉,却忘记了河蚌里有可能会有珍珠,一下子得到了五颗,可不是白捡式的高兴麽。

    但是这珍珠也真的不好得,它是外物(比如沙粒)掉进蚌里,蚌一时无法排出受到痛痒刺激后从河蚌里的外套膜分泌出珍珠质来逐层包围它,时间久了才能变成一粒珍珠。通常来说这个时间需要三到六年或是更久。

    邹茜玲他们捡了那么多个头大的河蚌才得来这五颗,村里其他捡了河蚌的也没听说弄出珍珠,就可以见得这珍珠不好得了,全靠运气,河蚌的运气,人的运气。

    刚好五颗,一人一颗,邹茜玲觉得他们的运气还真是挺好的。

    --------------------

    作者有话要说:

    迟到的第二更......晚安各位。

    第四十七章

    十月中上旬的时候,地里的晚稻也可以收割了,只是因为天气越来越热,种下去的晚稻收成并不好,比秋收那阵的稻谷收的少了,质量还不行。

    与此同时,远山公社的领导也被弄下台,原因是这次的秋收中虚报粮食过高,导致好多村子交了公粮没有口粮,闹饥荒,事情闹大,加上公社有小心思的人推波助澜,没有了媳妇娘家背景可靠的领导便成了被推出去负责任的对象。

    而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全国其他地方的粮食减产,农民闹荒活动更是瞒不住,惊动了最上面,连续召开了会议,力图稳住这一次的全国性灾难。

    这事对下坎山村的波及挺少,毕竟下坎山村是个环山的偏僻小村子,秋收成绩比其他村子要好,村干部也不浮夸虚报粮食,双抢的时候还减少了晚稻种植,改种了番薯和玉米等耐旱作物,保住了村民的口粮。

    然后差不多在下坎山村晚稻收割完成之后,村长周大平和村支书周福国再次被叫去公社开会,见新领导。

    这一天邹茜玲和纪燕珊也跟着牛车去了镇上,原因是她们要去找找自己的亲人。

    唐朗他娘在收割完晚稻的时候回了娘家,也就是下坎山村一趟,往常来说她是要大年初二才有空回娘家来,但是今年不一样,今年到处都在闹饥荒,唐朗她娘两个儿子都在镇上吃供应粮暂时不怕,她就是担心她老娘一家,特意带了一些粮食回来走一趟,见到家里情况还好,并没有像其他村子一样这个时候就断炊闹上,这才放下心来。

    然后便跟她娘家说了外头现在的情况,她嫁的村子热闹,离镇上不远,周边也有许多小村子,还有在镇上吃供应粮的儿子,消息灵通得很,告诉他们现在出门要小心,也要谨防其他亲戚来借粮,粮管所的‘返销粮’‘救灾粮’一天没有发下来的消息,就一天不能松懈。而且这天气一直炎热,明年收成还没准会咋样,粮食还得节俭着吃。

    村里向来没有什么秘密,等唐朗他娘回去之后,外头闹灾的消息就在村里传了个遍。

    于是纪燕珊几个就担心了,提出了要去找亲人的想法。

    当初邹茜玲和顾一辉知道这是平行世界之后,为了不让她们担心多想,一直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们,而她们在下坎山村生活也很少出去外面,因而这大半年来,都没发现这是个平行世界,还以为自己是穿越到了过去。

    因而眼下听说那么多地方闹荒,心里不是不着急,想着现在户口也上了,在村里也有认同感了,跟周大平他们这些村干部关系也可以,是时候出去找找亲人了。

    虽然这个时候他们的爸妈还没出生,但是爷爷奶奶辈的人总是在的啊,那也是血脉亲人,不去找不行,放心不下。

    邹茜玲和顾一辉见是瞒不住了,这才将平行世界的消息告诉他们。

    “十有八/九,我们生活过的地方并不在这个世界上,也没办法找到我们的亲人。”这就是邹茜玲这么久以来一直没敢提的原因,她觉得她们都比她注重亲情,也跟亲人关系更为亲密,要是说了这个消息,恐怕会带来负面能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