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 孔捷三让阳泉 (第1/2页)
两人顺着秘密小路回到寿阳县这边,与自己的部队汇合。 他的连队分散到阳泉各地,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对于一般的队伍而言,这样划分军队容易造成兵力涣散。 一旦有突发战事,部队来不及集合,很容易被人一波穿了。 甚至来不及反抗,被集中兵力一波清扫。 秋风扫落叶,根本不给你反抗机会。 但孔捷的部队不一样,这是一支从抗日年代熬过来的队伍。 他们习惯了游击战,习惯了隐蔽兵力,隐蔽自身的锋芒。 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宗师,看起来跟老头一样人畜无害,可一旦锋芒毕露,伸手可摧碑裂石。 他的基层干部很懂得如何隐蔽兵力,也很懂得在日常锻炼兵力。 一旦孔捷需要,散落各处的兵力便可以迅速凝聚,凝聚成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一如溪水化长河,奔腾入海不复回。 段鹏是时刻跟着孔捷,和尚的老虎连更是兼顾警卫连的职责,这是不分左右的。 这一支特殊的部队,能完成大多数危险任务,也让孔捷感受到了特殊部队的魅力。 其他各旅各团也都效仿组建尖刀连,钢刀连,效果非常不错。 如果能让每一个连队的战斗力提升,这样的一支部队是可怕的。 “师长,接下来怎么做?需要侦察营提前行动么?” 孔捷摇摇头,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但该怎么实施还得再琢磨一下。 指挥部所在的阳泉,处在太原东进的必经之路上,像一根金钉扎在了晋军的七寸上,让它首尾无法相连。 晋军与中央军无法连接一片,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兵力优势。 这就使得阎锡山的兵力龟缩太原,难以舒展开。 北边有傅作义的部队,南边是革命区,阎长官的日子看似还行,实则压力不小。 如果让中央军进入山西,那他阎锡山还能不能说了算,就得看中央军的意思了。 石家庄方向陈列了十个师,七个旅,共十二万兵力。 这批人进入山西境内,仅有八九万人的晋军将丧失话语权。 或许国军这边也想着吞并山西,剿匪的同时,把晋军也一并处理了。 毕竟不是军阀割据的时代了,委员长也想增强自己的话语权。 再多几个白崇禧,那他这个委员长还放个屁,说句话还不如放个屁听,至少还有个响声。 国军筹备工作很拖沓,作战计划制定,高层反复敲定系列,然后在安排人员上出现了问题。 这个不想去,那个说有病。 在国军内部有这样的一个明显现象,委员长指挥不动各兵团的高层,只能指挥中层干部。 这就使得内部指挥系统一团乱糟,你委员长的命令直达中层,还要各个军团长,各个剿匪司令干嘛? 对于各位领兵十万以上的大佬,突然发现手下不听话,反而听委员长的话,两者之间是不是还会亲密无间么?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高层我行我素,中层唯命是从,但是中层决定不了高层的意义。 这一点在东北战场尤为突出,有人想撤退,有人想坚守。 东北集结了70万部队,对此国军有充分的优势。 对方龟缩在沈阳、长春、锦州等几个重要城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