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那年十八_122、最佳男配和影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2、最佳男配和影帝! (第4/7页)

张洪杰演的不错,杜源也不差,唉,我要是评委的话,我也得头疼。”

    “我昨天看过陆恒那部电影,他的表现其实也非常厉害,尤其是眼神戏。”

    “真的吗,因为那部电影提名不少,导致想看的人太多,莪没排上,不过陆恒的资历还浅了点吧……”

    “别吭声了,马上就宣布,听听。”

    虽然在明面上讲公平,但实际上,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

    就像电影评选,投资规模、演员阵容,以及种种因素,都决定着影片之间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而导演的掌控、编剧对剧情的安排,也影响演员的发挥,并不仅仅看演员自身。

    又不是考试,给你一样的资金和剧本来拍一部一样的戏。

    连这些都如此,更不要说一些外在的因素——人脉和挂靠单位,也会成为自身的助力。

    当然,这是在几位获得提名者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

    组委会想要保证公信力,就不可能出现选出来的获奖者明显不如其他人,否则就会背上骂名,也让这个奖项成为笑柄。

    比如陆恒他们这部剧的摄像师赵镭,他的镜头基本是在霍建起的指点下拍的,那画面,比赵非的获奖作品《荆轲刺秦王》并不逊色。

    但赵非,跟张义谋、陈恺哥和姜闻的关系摆在那儿,这次又是陈恺哥的作品,拿出来也足够服众。

    除非一鸣惊人,否则按资历排吧。

    赵镭经历了开始的郁闷后,也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

    事实上,几年前的赵非,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谁还不是从新人一路走来的呢?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人和人交流的社会,你再反感,也无法改变拓展人脉也是能力的一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只要一切在规则内进行,不出现弱者上强者下的局面,就是相对公平了。

    张会君在台上客套了几句后,微笑着打开结果,念道:

    “获得,本届最佳男配角奖的是——请看大屏幕。”

    随即,后面的屏幕上,就出现电影片段。

    当看到画面里,出现藤汝俊和陆恒的时候,台下有刹那的安静。

    尽管不少人有些错愕,但在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大部分人也都配合的跟着鼓掌。

    能进入提名的,的确没有弱者,金鸡奖的公信力还是摆在那里。

    而台下,霍健起猛地伸手拍了陆恒的后背几下,似乎比他更激动。

    尽管看到张会君的时候就有这个猜测,但真正出来结果,他还是兴奋的坐不住了。

    “好好好,太好了!”

    除了他,康健民、霍建起、苏晓卫和赵镭,以及坐在旁边的程好,也都一脸惊喜。尽管这是个人奖项,但也是属于这部电影的荣誉。

    程好转头看向身旁意气风发的陆恒,眼神都要化了,无尽的崇拜充满胸腔。

    此时,舞台上背景的大屏幕里,正是儿子在父亲的授意下,给失明的五婆念那封没有字的信——

    儿子低头看了看信纸,又抬头看向父亲,一时间有些无措,朝父亲举着信纸一脸为难,而父亲却挥了挥手。

    儿子转眼看向五婆,喉头滚动了一下,眼神里的茫然让陆恒表现的恰到好处,还有细节的刻画:抖抖信纸,微微扭动一下身子,抬眼看了看五婆,又垂下眼去看无字的信纸,眉头蹙起嘴唇抿了张开,然后又抿上,说起来长,其实就是两三秒的事情。

    直起腰后,干咳两声,儿子再次把双肘撑在膝盖上。

    磨蹭了片刻,儿子才吭吭哧哧的念道:

    “您一个人住在山里面,真是不容易……”

    在大屏幕的片段播放完毕后,张会君在台上笑道:

    “有些同仁这两天看过这部电影,也有些没看过,但这个片段相信大家也看懂了,这是一封无字的信,给一个失去孙子音信的孤寡老太太,从父亲交到儿子手中,不仅是一封信,更是一种责任。”

    顿了顿,张会君笑道:“恭喜陆恒!”

    “哗啦啦啦啦!”

    掌声再次响了起来,相较于之前,声音大了很多。

    而此时在陆恒家里,这一次,老陆也掩饰不住笑意,咧起了嘴。

    陆恒上台,从张会君手里接过奖杯,鞠躬道谢:“谢谢您。”

    张会君拍了拍陆恒的肩膀,欣慰笑道:“加油。”

    不仅陈邑高兴,现在张会君也是如此,多少年了……总算见到回头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