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俗店的神崎小姐》(2) (第4/9页)
张洋笑骂道。
「它是村里的?」
「流浪狗。」
他摇摇头。
「好些年前别处跑来的,见人就叫。亏我平时给它扔点剩饭,真是白眼儿狼。」
他不免感叹一句。
「这黄狗老的不成样子,除了我们村,哪都去不了了。」
老黄狗喘着粗气,伸长舌头,咧开嘴巴吐出白气,病怏怏地停止追逐。
我与反光镜里的它对视,浑浊瞳孔里看不出一丝生气,全是迟暮之年的狼狈。
「没错,它哪都去不了。」
我确信地说。
驶进村子5、6分钟后,我们在一处平房旁停下。
「到了?」
「嗯呐。」
张洋解开安全带,穿上羽绒服与我一同下车。
我拿好行李,艰难地拉着行李箱跟在他身后。
四面一览无余的小平房,比比皆是。
经过红砖垒起院墙,炊烟升起,院内鸡鸣狗叫不绝于耳,有种喧闹的寂静。
张洋推开其中当中一户人家的铁皮大门,锈蚀严重的门轴发出刺耳摩擦声。
「燕儿。」
他喊道。
院内一块许久未经开垦的田地,坚硬而无生机,其上死去多时菠菜(或是白菜)挂满白霜,唯独
角落几株葱苗顽强挺立在这片作物坟场,迎风摇曳。
田地右侧是一眼老式压水井,底部水泥垒起的基座淌着浮冰,铁铸的青黑色按压手柄磨的锃光瓦亮,阀门延长出的水龙头不时涌出井水,滴落在下方带有红色印花大搪瓷盆中,荡出一圈涟漪。
压水井右侧是一条延伸到大门的石子路,我们走在上面,一路向前。
「回来了?」
外屋门从内推开,一位女性裹着围裙走出,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吞。
她很年轻但不漂亮,头发利落的梳成马尾,眼神里带着无法让人拒绝的善意。
上身红色针织毛衣罩着颜色鲜艳的围裙,下身一条藏蓝色牛仔裤,裤腿处微微发白。
她双手往围裙擦拭几下,有些紧张。
「嫂子好。」
我摆出一个友好表情。
「快进来,别冻坏了。」
她让出位置,招手引我进屋。
「走吧。」
张洋在身后推我。
进门,前厅入眼是张四方木桌,木桌后方摆着一箱啤酒,大敞四开随取随喝的架势。
门口左手边是挂衣架,挂着件女式羽绒服。
脚下是深灰色水泥地面,上方灯泡连着电线挂在房梁。
一切看起来都很陈旧,且整洁有序。
「还是东北土炕暖和。」
我说。
屋外冰天雪地,室内燥热的温度却有种身处热带的错觉。
将行李随手置于角落,我脱下羽绒服挂在衣架。
「可不咋的。」
张洋说。
他拉着我往里屋走。
掀开门帘,灰白色土炕立刻吸引住我的目光,我想起在阜新度过的童年时光。
记忆深处那种粗砺干燥的触感,柴火燃烧殆尽的焦炭气味,我曾以为早已忘却,可仍历历在目。
我真的没忘记吗?残余的记忆终究冲刷的只剩下似是而非的碎片,相同环境下引发的感怀,说到底不过是篡改后的虚假回忆,用以证明我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仔细想想,记忆这种脆弱的东西是经不起长久存在的,或者说任何事物的厚度都不足以抗衡岁月的侵袭,即便对逝去之人的思念,也无可避免地行驶在遗忘的轨道。
何况,这些不足为道的经历。
不得不说,人是善于遗忘的生物。
坐在炕沿,手指触摸炕席,我从过往的影像得到少许慰藉。
「你们先聊,我去准备晚饭。」
张洋点点头,等到女人的身影离开,他盘腿而坐。
拉过炕桌,从怀里掏出烟,点燃。
「嫂子人挺好的。」
靠近炕尾的窗台上,玻璃上经年累月的尘埃,形成斑斑点点的黄褐色污迹;去年剪纸未来得及撕去,执着的黏贴在内侧。
我视线穿过它们,便是低垂的夜幕和逐渐激烈的风雪。
「是吧。」
张洋眉目舒展,喜悦从他眼角至发梢,发散开来。
「为了能遇到她,我上辈子得积多少德?」
他扭开坎肩中间一排扣子,喘不过气似得拉开领口,畅然吐出肺里吸收完毕的尼古丁。
一呼一吸间,张洋指间香烟灰烬恰好燃烧到摇摇欲坠的长度。
我盯着它,默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