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六:1901_第232章 西南动乱日克则会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西南动乱日克则会议 (第1/2页)

    日克则会议,1912年的7月份,在西省的日克则第一次的召开。

    但是接下来的几次MZ会议却是分别在印度西拉姆和乌兰巴托召开的。

    参加这次大会主要有三方势力,一是西省的残余势力。二是号称是大蒙古国势力,三是印度的英国总督势力。

    ~~~~~~

    简单地谈一下这个“大蒙古国势力”,这个势力的主要头脑是活佛,管辖的地域主要是现在的外蒙古地区。

    在蒙古帝国被朱元璋率领的农民革命军覆灭了之后蒙古人就分裂成为了两个大部分。一部分就是当时占据了内蒙古和外蒙古的温顺的蒙古人,也称作西蒙。

    另外一部分则是分布在天山以北的草原的野性十足的蒙古人。

    后来这部分蒙古人也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瓦剌”,也称作东蒙。

    这帮名叫瓦剌的蒙古人曾经肆虐了整个大明中期,成为了整个明朝中后期的北方的大患。

    甚至还在明朝中期,瓦剌人还突袭中原,抓住了明朝的一位皇帝。

    因为瓦剌蒙古人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在靠近东三省的地区,因此瓦剌蒙古人和当时居住在长白山的女真人的关系可以说是合作和竞争共存的关系。

    合作是为了应对大明,而竞争则是为了争夺草原等生存资源。

    与瓦剌蒙古人相反的是,分布在内蒙和外蒙的西蒙蒙古人却是因为习惯了中原地区的作息等等,因此这部分蒙古人大部分都是归顺了大明王朝的。

    随着时代的推移,在清朝的威压下,分裂的蒙古人又重新的变为了一个“整体”。也即是现在的整个蒙古汗国。

    而因为东三省已经被满族人视为祖地,因此整个蒙古汗国的区域也即是现在的外蒙古和内蒙古两片区域。

    而原来分布在东北的瓦剌人也就被迁移到了外蒙古了。一部分的原来的归附的西蒙人也就大部分迁移到了内蒙古了。

    因此,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其实也能够大致的看出来这两部分蒙古人的后裔的区别。内蒙古的西蒙蒙古后裔大多数都是安于现状的。

    而外蒙古的瓦剌的蒙古后裔则是“野性十足”。在清代,他们也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喀尔喀蒙古。其实说起来,东蒙蒙古人的归附还是大清康熙帝完成的。

    在1690年左右,当时的大清王朝发生了一场对外战争。

    这场战争后来签署了一个著名的条约,也即是《尼布楚条约》。

    而也正是因为这场对外战争,康熙除了打击沙俄之外,他还用武力把以往一直游离在中国疆域外的东蒙蒙古人给打服了。

    而在东蒙归附之后,雄才大略的康熙帝为了磨灭东蒙,也即是喀尔喀蒙古人的野心,当时的康熙皇帝制定了一系列政治方略来扼杀这些外蒙的野心家。

    比如鼓励蒙古人尊佛教,比如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等等。

    只是可惜的是,野心这种东西或许一直是深埋在骨髓里的,不能被改变的。

    尽管大清朝廷对喀尔喀蒙古人实行了近二百年的抑制策略,但是在大清覆灭的时候,这帮喀尔喀蒙古人的野心家又跳了出来了。

    ~~~~~~~

    MZ条约的签订,说白了就是南方的西省人和喀尔喀人出演的一出闹剧。

    毕竟自从签署条约以来,这两个地方建立的政权就没有受到过国内势力和国际势力的承认。

    在1912年的八月份,两方代表在印度的西姆拉和乌兰巴托各自签订了《MZ条约》一和二。

    条约的内容也很是简单,双方都承认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