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六:1901_第246章 庆澜的部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6章 庆澜的部署 (第1/2页)

    成都,新任班子的第一次会议仅仅是开了一个时辰就结束了。

    成都的天气很炎热。

    在都督府北面的书房中,朱庆澜很愤怒的拍着檀木桌子。

    “你说说看,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坐在太师椅上,朱庆澜怒气冲冲的质问着。

    在最新的一届大会上,虽然会议通过了绝大的部分的朱庆澜的决定,比如成立新的部门,比如更换部门领导等等,但是却是有一个重要的决定被否决了。

    而这个决定就是朱庆澜一手想要推动的政治决策——“开源节流”。

    相对准确的说,这个决定不是完完全全的被否决了,而是被众位委员们给搁置了。

    当然了,换个角度来说,在政治上,在某种意义上,政策被搁置也是一种否决。

    对于开源节流这个政策,反对最为强烈的就是教育部和交通部两部。

    开源节流,这个政策只有两部分——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扩展新的经济渠道,增加新的财政收入。

    而一般来说,这件事情是全体同仁受益的,一般是不会被反对的。

    而节流则是缩减川省财政投入某个领域的资金。

    具体地说,朱庆澜的节流政策是要把先前的三年计划的大建设全部的给停止。

    当然了,之所以要执行节流政策,朱庆澜也是有着他自己的考虑的。

    首先自上任以来,朱庆澜就察觉到了一点——川省的财政盈余是不能够负担起三年计划的支出的。

    而要是能够负担的起一年的三年计划建设,财政盈余至少要翻个十倍。

    因此在只能够依靠财政盈余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那些长时间,减少那些大资金的投入也就成为了朱庆澜的首要选择了。

    但或许朱庆澜也没有意识到一点——一旦这些领域的建设和政策被取消了的话,那么引发的震动会很大。除了这些前期的投入会付诸东流,“朝令夕改”也无疑是对川府公信力的一种磨损。

    因此,节流二字看似简单。有人认为,这只要动动嘴,但是实际上,节流这件事情却是很艰难的。在有人看来,节流不异于虎口里面拔牙。

    “都督,你别生气。我觉得节流不用那么着急的推行的。”

    杨森略带悠闲地说道,而他的这幅风轻云淡的态度也引起了朱庆澜的好奇。

    “详细的说一说,我刚刚还在因为这件事情上火呢!”

    “其实节流这件事情就像是修建水渠一样。在修水渠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不用刻意的去引导水的方向的。因为只要我们的水渠修建好了的话,连上水路,那么水就会自然而然的流进我们的水渠了。”

    杨森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朱庆澜知道了“节流”的自然而然的特性。

    对于节流,强迫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可靠的,甚至强迫还会激起出川省人们的不忿情绪,但是要是用时间磨平的话,节流就会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换句话说,只要朱庆澜不再拨出资金,实行拖字诀,那么,在没有持续的投入下,这些耗费巨大的教育,修路行业自然而然的就会萎缩了。

    聪明人也能够看出来,从另一角度来看,杨森的这一招就是移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