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的逆袭之路_第166章 生财之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 生财之道 (第1/2页)

    送走霍启赋后,苏齐出了家门,他先去了私塾,同私塾先生聊了半天,大概摸清了对方的水平。

    这位私塾先生姓丁,年过五十,是位落地的举人。

    或是时运不济,丁先生之前科举几次都落了榜,眼看年纪渐长,又入仕无望,于是就歇了再考的心思,安心做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

    苏齐与之相谈甚欢,发现其人品和学识都不错,于是当下就谈好了束脩事宜,过两天就将两孩子送来读书。

    从私塾出来,他又转去了书肆,打算看看最近市面上有哪些卖得好的书目,没错,他准备写书赚钱。

    至于写什么,得要先考察一下市场再说。

    苏齐转了好几家书肆,考察下来的结果让他咂舌,市面上销量最好的书籍,居然是有颜色的书。

    而且还是画得极为粗糙的那种,人物身材比例扭曲,姿势扭曲,让人看着就没啥兴致。

    就这种书,居然能打败万千书籍,高居榜首?

    看来书籍市场渴此类书久矣,以自己的功力,若是写这样的书,不说日进斗金,短期内赚个房款还是不成问题。

    但自己一朝廷命官,写小黄书赚钱,万一被人发现,岂不有损形象?

    不行,不能写这种书。

    天黑前他又转了几家书肆,回家后又把自己关在书房良久,经过一番思虑,最后定下了写作的内容。

    苏齐决定写一本有关探案的书籍,因为这类书市场上不多见。

    市场上最多的就是才子佳人之类的书,整天情情爱爱的看多了也没什意思。

    探案书就不一样了,一个案子接着一个案子,一来容易写长,二来也满足了人猎奇的心理,写起来容易抓人眼球。

    而且苏齐有经验,他从小就喜欢看各种港台刑侦剧,对里面的案子几乎能做到如数家珍,写起来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只需将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弱化一下,融入古代的背景,再用上一些心理学分析,整本书的基调就能定了。

    说干就干,苏齐立马铺开纸笔,开始列提纲,组织故事情节。

    先列了二十个单元的故事作为作为首本书上下两册的内容,书名定为《大圣朝探案实录》。

    现在距离上任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除了在家写书,苏齐还专门出去了解了下当下印刷行业的整体情况。

    书写好了,总得找发行机构印刷出版吧?

    眼下的大圣朝正处于经济繁荣时期,印刷行业十分发达,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办的,都办得有声有色。

    也因此,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日臻完善,比如:传统墨的工艺改良,活字印刷术的普及,造纸业的大幅发展等等。

    若是乱世,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就是全部需求,但盛世时,百姓们除了日常吃喝,还需要精神食粮。

    因此,出版业才会这么发达。

    百姓们识字不多,但他们看得懂画呀,所以小黄书才会这么畅销。

    苏齐虽然写得是探案的书,但他打算效仿小黄书,在其书里配上插画,以方便普通大众阅读。

    他漫步在街道上,这一条街清一色的都是文社,苏齐咨询了几家,几家的掌柜都建议他写小黄书,对于他的探案书并不看好,因此都回绝了他。

    苏齐无语:想我堂堂一届探花,难道真要去写小黄书赚钱?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被他找到一家愿意尝试的。

    这是一家民办文社,社名叫“彭宇文社”,书本印刷售卖一条龙服务。

    苏齐一看,这家文社倒是与自己有缘,文社的名字与自己儿子的名字相似,于是就走了进去。

    进了门,只见屋内正站了两个魁梧的汉子,其身躯之彪悍,肌肉之结实,让苏齐吓了一跳。

    若不是看到门口“文社”两字,他都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来到了一家武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