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 向董卓讨要人口与粮草 (第1/2页)
“做完这个事,就到了八月份。 这时候,我们突然发动,一举拿下陈仓,大散关。 拿下陈仓,是为了防止关中的西凉军回军。 拿下大散关,是为了防止汉中的官军攻入关中。 当然,祁山是个隐患。 须得在祁山中择险要处建一关隘,派一支偏师驻守。 做了这个事,我们才向董卓和马腾发出通知,说是打算按约定拿回凉州。 不等他们回复,我们直接出兵渭水沿线城池。 拿下渭水沿线,再西进金城地区,将其完全占领。 因为陈仓在手,我们可以随时进入三辅之地,搅乱董卓后方。 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向董卓讨要更多粮食。” 说到这里,郭嘉朝众人拱了拱手,笑道:“一点浅见,抛砖引玉。” 随后,他就向着自己的座位走去。 其它的郡县呢? 不要了吗? 武安国心生疑惑,干脆问了出来:“汉阳郡的其它地方,以及武威郡、北地郡,暂时不去收取?” 郭嘉坐下以后,才作了回答:“我们夏国的根基太浅,一下子吃掉太多地方,会导致消化不良。一旦新占之地出现民变或者匪患,就很打击军民的心气。” 武安国想起夏国国民现在的心理状态,不由得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奉孝的见解,与我和志才的看法大致相同。”徐庶看着郭嘉,赞许地说道。 郭嘉却听出,只是“大致相同”,而非完全一致。 便继续倾听起来。 徐庶却没有继续说话,而是看向戏志才。 戏志才便轻咳一声,说道: “粮食的问题,始终是我国最严重的问题。 讹诈董卓,只是不得已之策。 若有可能,我们希望通过商贸,大量运来蜀地的粮食。 巴蜀之地,天府之国。 即使去年有三州发生过动乱,但大多数地区始终平和。 只要能够得到蜀地的粮食,别说区五十万人,便是再多两三倍人,也能养得起。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些问题。 其一,须得整修出蜀的道路。 其二,须得益州的主事者和我们亲近。 其三,须得和关中之地的绝大多数百姓亲近。 为此,我们已经想出了一些办法……” 听着戏志才侃侃而谈,甘宁和武安国都有一种如听天书之感。 明明对方把原委全都说了出来,他们却觉得自己的脑子越来越迷糊了。 等到这三人商议完,就开始给他们分派起任务来。 好消息是,玄武军和水军的任务,都是明明白白的。 两日后。 董卓把李儒叫到面前,皱眉问道:“文优,夏国向我讨要人口和粮草,我应该给他们吗?” 李儒看了看董卓的神色,就知道董卓打算赖帐。 他笑着摇了摇头:“不该给!” 董卓顿时眉头舒展,得意笑道:“是啊,我也这样认为!” 李儒却又说过:“不过,我们这样做了,那赵云估计会心生愤怒。” 董卓大手一挥,不以为然道:“他一个窝在偏僻角落里面的叛贼,哪里有资格和我讨价还价?若不是我腾不出手,我早就派大军将他灭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