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章 火种 (第2/2页)
罗族长卖出去很多羽绒服,已经跟很多百姓签订了契约,估计不用开春就能有人来做工,而且是免费的。” 制造鸡块的作坊热火朝天,妇人们忙着杀鸡、炒鸡块,而羽绒服作坊也不例外。 不过让汉子们比较怄气的是,县男似乎总是喜欢给女人打交道,工作大多数都是适合女人的。 这座衣服,他们也学过,可是大多数时候,他们也就填充填充羽绒。 真正拿着针线或者小型机缝合的,还是靠妇人。 当然,羽绒服生产关乎到今年的发财大计,使用的一直是流水化作业,而且为了防止工艺短时间内被人学走,每个村庄只负责其中一道工序。 做袖子只负责做袖子,做后心的只负责做后心。 最后每道工序会由村长直接押韵到罗家庄,由罗家庄做最后一道工序,然后进行货物的集散。 “王大哥,咱们村靠上了罗家庄,日子真的是越来越红火了呀。” “托县男的福,给咱们村机会,从养家禽开始,这日子就越来越舒坦,听说罗家庄要盖学堂了,我准备让我家娃去读书了,你家娃娃怎么样?考虑好了没?” “那还用你关心,县男既然给了这么个机会,自然不能放弃的!将来儿子出息了,俺这条命也是县男的。” 因为越来越多的百姓投入到生产中来,那么工艺的泄漏,人才的流失,就是早晚会发生的事情。 为了延缓这个过程,罗云生就萌生了在罗家庄建立学堂,吸引适龄儿童读书的想法。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华夏,读书是改变人命运的共识。 但是在唐初,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时间,百姓想要读书,更是跟做梦一般。 不仅仅是财产的问题,而是没有那么多师资力量。 而且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不会有世家子弟愿意教他们读书。 再加上唐朝时期,不像是明清印刷术那么发达,课本非常少,寒门子弟想读书就更难了。 所以罗云生设立学堂这一操作,立刻将周围十几个村子的家长的心给笼络在了一起。 对于罗云生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反正他挣的钱足够多。 其中背后的深意,很多世家都能看得懂几分。 不过他们不愿意这样去做,有这钱,他们还得分润给各房,培养自己家里的子弟,为家中自己谋取官位呢。 当然,其中背后的核心理念,就不是一般人能明白的。 反正短时间内,骊山学堂的建立,并没有在长安城引起任何的波澜。 倒是有些号称是墨家子弟的存在开始打听罗云生的事迹,因为他们怀疑罗云生是否跟墨家有关系。 不过也有些不和谐的声音传出来,有些世家开始安排族中子弟去全国各处收购鸡毛,在关中打不赢罗云生,就准备在别处搞一场。 萧潇岳对于此事非常愤懑,认为那些人在抢他们的钱。 而罗云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是自己的技术革新,给全大唐百姓谋了福祉。渤海郡公的盛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