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门念经人 第4节 (第2/3页)
终都被镇压。 边境与三国相邻接壤,每过得十余年,总能听到打仗风闻。 仙灵观坐落在南江州的元阳郡,下辖的希岭县境内。 希岭县不算穷乡僻野,物产丰茂。 民风和吏治还算不错,虽然不能路不拾遗,却也不会贼匪横行,饥民遍地。 道观除了他这个前观主的关门弟子,还有两个操持杂役的半拉老头,一个负责厨房和道观外面洒扫等活计的瘸子,叫张宜方,另外一个在山前山后种菜种粮耕作的驼子,叫张闻才。 他们都姓张,和张闻风一样是前观主张宜先出了五服的亲戚。 昨天吃了晚膳,两人告假,回南边五里外的张家庄,驼子家二儿子添丁满月之喜,驼子把瘸子拉回去帮忙搭手厨房活计,要后天下午宾客散了才能返回。 这座仙灵观据说传承有五百多年,可以追溯到大安立国之初。 这些个陈谷子烂芝麻老黄历,张闻风还得好生翻翻。 给驴子在两个木槽分别倒了草料和干净清水,便往院墙外的厨房走去。 他这个观主除了日常修行念经,画符修习医术,白天有小半时间在地头劳作。 用前观主他师父的话说:“修行之人需知人间疾苦,真正的道在日常生活处寻找感悟,刻意的追求,反而容易陷入‘我执’,纸上得来终觉浅,修道之事要躬行。” 张闻风是穷苦孩子出生,自是把师父的教诲奉为圭臬。 他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拿得毛笔画得山水,下得田地耍得一手好剑术的诸般本领,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生活日常操练得来。 倒是教导他要道法自然已经羽化归天的师父,平生鲜少去田间地头,更远庖厨。 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参悟神仙术,说的便是他老人家。 话说十道九医,前观主擅医道、画符、风水、卜算,亦精通琴棋书画等附庸风雅兼修身养性等杂术,白须飘飘,一副仙风道骨好相貌,平素极少外出做法事,更别说操持白喜事那等需要通宿熬夜的活计。 他不屑与乡野道士争那一口,然而名声远播,直达县郡。 即使离希岭县城有二十余里之遥,在前观主仙逝前,仙灵观经常有贵客大老远跑来,上香求医求符,一度香火鼎盛,可不是现在这般寒酸拮据样。 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张闻风什么都懂一点,厨活也拿手。 他用最快速度生火烧水揉面,从油罐子里舀了两勺子清油,在另外一口铁锅油炼腌菜咸肉臊子,满满当当做了一大碗刀削面。 呼汤搭面填饱前胸贴后背的肚子,张闻风满足地打一个饱嗝,清洗收拾完厨房用具,走去道观广场前方的树荫下,溜圈消食,顺便整理下思绪。 他翻找了记忆,这具宿体无病无灾,又懂些医术。 没有外伤内伤,没有中毒迹象,为何会在接近凌晨五更时候暴毙在床? 还真是奇哉怪也。 另有一件事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在冥域时候,那个施法叫魂者说的话他能听懂,为何出了外界再与他说话,反而就不懂了呢? 难道是念诵道经,在冥域那种地方,另有特殊作用? 来来回回转了十多圈,张闻风突然停步,他稍偏头朝西南方的矮山林子看去,这具身体修炼有道家的吐纳内息功法,小腹丹田气息温养,耳聪目明,他方才察觉那处似乎有人窥看。 仔细搜寻半响,张闻风疑惑收回目光,难道是他感应错了? 想了想,他转身走去道观后院他住的茅屋,从泥墙木柱上取下悬挂的三尺三寸防身佩剑,(本书一尺等于23厘米,按汉朝尺算),绕经牲口棚子,准备从院墙后门下山,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