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9 章 把物资搬回家 (第1/2页)
张衍推开侧门,走进东跨院。 “张哥,您回来了!”赵胜利听张衍说去拉东西,就一直留意着院子里的动静,听到声音之后赶紧出来看。 “你这弄得什么?” “好东西! 帮我把筐搬进来!”张衍说完,转身出去,扛起一条麻袋走进东跨院,打开地窖的门,走了下去。 “张哥,这么多螃蟹啊?”赵胜利搬着一个筐进了院子,惊讶的喊道。 “我说你小子,小声点,非得吵吵的满院子都知道是吧?”张衍瞪眼训斥道。 “哦!”赵胜利赶紧闭上嘴巴。 “这都是什么啊?” “知道我结婚了,战友给捎过来的东西。”张衍无中生友道。 “这么多螃蟹啊?” “嫂子,这儿还有大虾呢!” 张衍没有多说话,又出去扛了一个麻袋进来。 “这麻袋里是什么?” “东北特产,这一麻袋应该是晒干的木耳吧。后面还有蘑菇啥的。”张衍回答着,扛着麻袋走进地窖。 赵胜利也赶紧继续出去搬东西。 梁燕、小李也都跟着出去帮忙往家里抬。 “嫂子,这里还有一筐冻柿子呢!”梁燕小声笑道。 张衍从物品栏里拿出来的都是一些零散的奖励。 这些东西量不大,但是每样东西都占一个格子,所以张衍干脆把他们都拿出来。 反正他的战友遍布全国各地。 而这个年代,很多战友一辈子都难以再见一面,也不怕露馅。 今天晚上,张衍就清空了十几个格子,零零碎碎的都是各地的特产。 系统太智能了也不好,你说大米还分产地。 五常大米和小站大米,京西大米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大米吗? 还非得占三个格子。 不过,张衍没有把大米拿出来,家里暂时不缺粮食,没必要往外拿。 再一个就是太扎眼。 赵胜利他们都在家里,虽然他们不会出卖自己,可是有些事情还是要小心一些。 张衍只是把小米,还有木耳、蘑菇、松子、花生、瓜子这些东西拿了出来。 还有就是那些螃蟹、龙虾、带鱼以及海参给拿了出来。 这些东西无所谓,虽然稀罕,但是不像粮食那么扎眼。 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功夫就把东西全部搬了进来。 “哟!你们这弄得什么啊?”刚把东西搬完,门口进来一个人。 “李大哥来了?吃了吗?快屋里做!”张衍看见来人,笑着打招呼道。 “还没呢!这不是家里送来些冻柿子,想着给张医生您送点过来。”李大哥抬起手里的笸箩笑着说道。 “哎呦喂!李大哥,我还想着一会儿给您送点去呢!”张衍笑着踢了踢还没来得及送进地窖的一筐冻柿子。 “您这也有?” “这不是,朋友给送来两筐冻柿子,您进来的时候,我刚搬进来。”张衍笑道。 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还真是巧,这李大哥早来五分钟,都要多费一番口水。 “那我就不给您了。”李大哥笑着说了一句,端着笸箩转身离开了东跨院。 “小赵,你和小钱、小袁,你们挨家挨户去给院子里的邻居送几个冻柿子去。”张衍对赵胜利吩咐道。 “知道了!”赵胜利答应一声。 “姐夫,我也要吃冻柿子!”小萝卜头早就围着荆条筐打转了,嘴里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老北京人最喜欢吃冻柿子,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吃,也是因为这是冬天能够吃到的为数不多的水果。 只不过,北京城作为皇城,凡事就喜欢讲究个有里有面,这吃个冻柿子都能给你弄出不少的讲究来。 相传这大峪沟村的柿子树,可不是一般的树,那是被朱元璋封过侯的,叫做凌霜侯。 北京最好的柿子,莫过于大峪沟村的磨盘柿子,也就是张衍拿回来的这种柿子。 系统出品必属精品,张衍拿回来的这些磨盘柿子,每一个都有七八两重。 这种规格的柿子,就算是大峪沟也不多,大多数都是半斤左右的柿子。 “吃什么冻柿子?马上吃饭了,等明天再吃!”佟梅呵斥道。 “哦!”小萝卜头不敢回嘴,盯着柿子,一步三回头的进了屋。 “先吃饭,吃完饭再吃!”张衍笑着拿了几个柿子,用凉水拔上。 这吃冻柿子,不能用热水泡,就等用凉水拔。 把软和了,吃起来像嘬了蜜一样甜。 其实,北京话里嘬了蜜,指的就是吃冻柿子。 “你就惯着他们吧!”佟梅瞪了张衍一眼,转身进厨房继续忙活着做饭。 “小孩子嘛!这冻柿子拿回来就是给他们吃的。”张衍嘿嘿笑着说了一句。 “我先去把三轮车给人家送回去。” “吃完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