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放纵的代价 (第3/4页)
了。 299年12月,太子司马遹的长子染疾,司马遹正在为儿子祈福,忽然接到皇帝密诏,令他立即入朝。 司马遹到了宫中,侍者传令让其在别殿先等待。一会儿,一个宫女左手端着一盘枣,右手拿了一壶酒,说是皇帝所赐,让司马遹喝掉。 喝完这壶老酒,司马遹就上头了。这时,花样美男潘安走了过来,表情凝重:有一篇祭神的文章,皇上让太子抄写。 司马遹早已醉得神志不清,又想赶紧办完事回去给儿子祈福,就提笔抄了一遍,后被匆匆送回了家。 次日早朝,晋惠帝司马衷手上多了两张纸。大臣们传阅后,个个大惊失色。 纸载: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皇后)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并谢妃(太子母)共约克期而两发,勿疑犹豫,致后患。 写的挺啰嗦,翻译一下大意是:皇帝应该自己了结自己,不自了的话我来帮他了结;皇后也要自己了结自己,不然,还是我来帮她了结。母亲谢妃跟我一起干这事儿。 这明显是一篇谋逆之文! 可是,造反就造反,还谱写成“好了歌”到处传抄?大臣中不乏头脑清醒者,有两个大臣对此文是否是太子所写表示怀疑,一个是张华,另一个就是裴頠。 裴頠,贾南风的表哥,为人还算正直,多次劝贾南风和贾午教育一下贾谧,对太子好点儿,否则以后贾家会有祸患。贾南风和贾午置若罔闻。无奈,裴頠搬出风姐的母亲,也就是自己的亲姨郭槐劝说,风姐自信异常,依然我行我素。 张华、裴頠,坚决要求对此文进行笔迹鉴定,司法鉴定是否是太子亲笔所写。 鉴定就鉴定。殿后走出一内侍,声称奉贾皇后之令,取来了太子的笔记,以此核对笔迹。 一核对,相似度99.999%。 裴頠和张华还是不信,要追查拿到这张纸的人,并要求找来太子对质。朝堂之上,一时沸沸扬扬、嘈杂不已。 傻儿皇帝司马衷呆呆的看着群臣,一言不发。贾南风蚕眉倒竖,拍案而起,令宦官董猛传话:事不宜迟,马上废太子,不肯传诏者,军法处置! 张华依旧据理反驳,可再好的反驳理由,也抵不过强权。太子被贬为庶人,遣往金墉城,太子母亲谢玫及宠妾蒋美人,则惨死于乱杖之下。 不管是不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机率都很大。太子岳父王衍,面对太子女婿的倒台,处置的干净利落---让女儿离婚,回娘家。 太子贬住在金墉城贾南风就罢手?图样图森破。贾南风咬着后牙槽要斩草除根,并选准了一个合适的杀手。 她的老情人,程据。 程据是太医令,药物研究所主任,晋科院院士,领命后立即发挥专业特长,配制了一剂红莲清太子胶囊。 程据负责配药。黄门侍郎孙虑奉命送药。司马遹坚决不喝。 完不成使命我也活不了!情急之下,孙虑也不顾什么专业不专业技术不技术了,当头一药杵,结束了废太子的性命。 司马遹5岁时,以火场的冷静表现引起祖父的赏识,被隔代指定为接班人。青春期被贾南风复仇式圈养,成年不久被杀。可谓生的早熟,长得憋屈,死得年轻---年仅23岁。 人可以任性,但不能作死。在作死的路上,贾南风是嫌活三万天太久只争朝夕,废杀太子,玩儿的太大了。 司马遹的死,终于点燃了朝野内外压抑已久的愤怒之火。第一位点火者,是太子司马遹的爷爷辈的一位王爷,一位很有意思的王爷。 251年,司马懿去世,没几天,司马昭就提着腰刀找到哥哥司马师:父亲已去世,我们去后院杀了那对母子,为母亲报仇雪恨。 司马师赶紧抱住弟弟:不能如此,你忘了父亲的临终遗言了,我们不能不孝啊。 司马昭要杀的这对母子,就是司马懿的妾室柏夫人和他的第九子司马伦。柏夫人貌美如花,饶是司马懿这等隐忍之人都不禁犯了男人都犯的通病,整天神魂颠倒于小娇妻,老蚌生珠,诞下了司马伦。结发妻张春华自然受到嫌弃,多年未见到司马懿,唯一一次探视,还遭到老马的嘲笑和讽刺,不久郁郁而终。 司马懿死前,知道司马师、司马昭的秉性,留下遗言,要求兄弟二人一定善待柏夫人母子,不得造次。司马师生性孝顺,没有难为柏夫人母子,司马昭却不依不饶的要为母亲讨回公道。最终,兄弟二人达成妥协,逼迫柏夫人自尽,留下了异母弟弟司马伦,也为西晋末年的惨烈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因子。 司马伦,司马懿晚年老树开花的结果,典型的富贵人家的老生儿,从小受尽宠溺,顽童一枚。司马懿死前,担心司马师、司马昭加害于他,特意封他为安乐侯,这是向司马师兄弟表明,他们的这个小弟弟没有大的志向,只会享受安乐。 司马懿这一别出心裁的封爵,却恰如其分。长大后的司马伦,吃喝玩乐无一不精,志向虽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