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羯石初露 (第5/8页)
汉族地主们有同情心的话,那么面对这么多胡人奴隶,为何偏偏对石勒另眼相看? 史籍上无具体解释,但个中缘由,可通过分析了解一二。我们按照之前给出的信息,先来给石勒画个像: 1、面相雄奇---羯族人本身就具有白种人的体貌特征。 2、声音宏亮,口才佳—-倚门长啸惹来副国家级干部,逃亡途中哭诉得来救命衣食。 3、听力卓绝—人喉咙里的炎骨管部位与耳朵的中耳部位相互连通,故听力与说话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既然石勒声可比现代“大衣哥”,那么时常听到别人听不到的鼓角声也就不意外了。 4、组织能力强—曾代其父做过本部落的头目,并很得人心。年纪轻轻就是村长、小包工头,还是个种地的技术骨干,任谁也不敢太轻视。 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长相、体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其工作能力的判定,心理学上叫“光环效应”。当年风流倜傥的“小马哥”马英九深受广大台湾选民的追捧,美女总理英拉俨然泰国民众心中的女神,即是明证。 面相雄奇、耳聪目明、口才绝佳,本身就容易被人关注,再加上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出头也就不足为怪了。 石勒恢复了自由身,生计却成了问题。给汉族地主当奴隶,虽然地位低贱,可毕竟有顿饱饭吃,有个遮风避雨的窝儿。现在,奴隶当不成了,放眼乱世,去哪儿找饭吃去? 有自由没面包,和有面包无自由之间,如何抉择,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据称,现在监狱系统(关押已决犯)普遍提高犯人的待遇,伙食、寝宿、穿衣戴帽、洗澡、娱乐,样样有较好的保障。而看守所里的被羁押人员,可是另一番景象。看守所主要是羁押犯罪嫌疑人(未决犯)的地方,十几人、几十人挤在一张大通铺上是常见现象,还频频爆出“躲猫猫死”、“洗脸死”等问题。相比之下,监狱简直是天堂,因此,监狱每年在送刑满释放人员出监时,一些年龄偏大、无一技之长、出狱后无法谋生的人员不愿出监。出监队员们为此大费脑筋,通知犯人亲友,告知当地街道居委会求助,甚至要把这些立志以监狱为家的人强抬出去。 民以食为天,与吃饭活下去相比,什么东西都是次要的,包括自由和尊严。恢复了自由身、社会地位也提高了的石勒,现在也面临去哪里找饭吃的问题。思来想去,还是干老祖宗们留下的拿手专业吧。 造反。 封建时代的中国,胡人相比较汉人造反精神更强。因为,几千年来汉族皇权专制对人民进行打压,凡是刺头,基本都被砍了脑袋,骨子里的烈性也基本被砍没了。再加上儒家文化的熏陶,遗传基因朝着适者生存的方向进化,谁听话谁就能活下来,奴性更适合生存。于是,扬州十日中,一个清兵当街横刀喊一声“蛮子来,蛮子来”,就有近50个青壮年汉人男子自动过来,战战兢兢,毫无反抗的被押往刑场砍头。 作为羯族人、白种胡人,斗大汉字不识几个的石勒,造起反来是毫无心理负担和精神障碍的。可,吃饭得吃盐,造反得组团,自己单枪匹马的造反就是茅房点灯-找屎(死),石勒利用自己当过小部落首领时积累下的组织经验,开始招兵买马。 乱世之下,什么东西最不缺?当然是有造反志向的社会不稳定分子。 很快,有8个人来投,分别是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接着又来了10个,分别是郭敖、刘征、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 这些人的成分比较复杂,譬如支雄,是月支人;支屈六,应是新疆人,因为,“支屈”应是“龟兹”的音译,龟兹语kutsi,梵文kuci,今称库车。 这18人,就是石勒起家的最初力量,号称18骑。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关于辽南院大王萧峰的“燕云18骑”的创作灵感,不知是否来源于此。 造反团组建起来了,微信群也拉了,石勒却感觉,自己当群主有点不自信,他想到了一个人。 石勒在前老板、汉人地主师懽家打工时,旁边有家牧马场,主人叫汲桑,山东茌平人。此人最大的特点是力气超大,能举起一支大鼎,简直是西楚霸王项羽再世,大明汉王、举鼎专家朱高煦的前世榜样。 男人,都有力量崇拜的情节,健身房里的那些男性大肌霸最终吸引的不是女性而是同性,就是最好的明证。石勒对汲桑极为推崇,就以善于相马的绝活儿结识了这个山东牌大力士。汲桑对石勒也超级欣赏,两人相见恨晚,汲桑还给石勒取了个名字,叫石勒。 等等,石勒本来就是石勒不是?还真不是,石勒的祖父叫耶奕于,父亲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