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3章 八零极品小姑子(番外2) (第3/4页)
徐茵大一时,给付玲玲寄来了一套中文系的基础教材,之后每学期都会寄一套过来。 她当时并不确定这套教材对付玲玲的帮助大不大,就想着好歹是大学教材,多学点总没错。 如今看来,效果还是有的。 付玲玲虽然高三辍学,但她的气质和谈吐,丝毫不弱那些本科毕业生。 可见,知识武装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不说我了,聊聊你吧,你今年二十二了吧?对象有了吗?” “……”徐茵半晌憋出一句,“我才二十一。” 她还是个小姑娘呢。 穿书前她研二了都还单着,农女时代活到大限将至都是单身,这辈子年纪更小,谈啥对象。对象能有周游世界香? 付玲玲抿嘴笑:“你那是周岁,咱们这儿都按虚岁说,二十二不小了,读书和谈对象不冲突吧?” “我忙啊。”徐茵吐槽,“天天不是做实验就是赶论文,哪有那精力。” “你读的专业,应该男生多吧?四年下来就没遇到个合眼缘的?” 说到合眼缘,徐茵脑海里突兀地浮现一张脸,温雅清隽,所有人都说他气质如清风白玉般温柔儒雅,唯有自己总感觉他温柔表皮下的疏离淡漠。 “茵茵?” “啊?”徐茵猛地回过神。 见鬼了!她怎么会在这时候想起导师的得力爱徒、比她大五岁的师兄来着,两人都没打过几次照面。 天色不早了,徐茵婉拒了付玲玲留她吃晚饭的邀请,骑上小电驴回了家。 之后几天,她就没再出门了。 家里要割稻子、要收鱼,春耕时种下的第一批西瓜到了成熟期,忙得很。 她别的不会,但做饭还不错,遂包揽了家里的一日三餐以及下午的凉茶点心。 不用说,今年老徐家又是鱼稻瓜齐丰收,都不用他们拉出去卖,各地的采购员早早就来徐家村蹲守了,一收上来就按定金的支付顺序报斤两。 “我们棉纺一厂要八百斤新米、两百条稻花鱼、一百个西瓜。” “我们机械厂要三百条稻花鱼、三百个西瓜。” “我们……” 都是单位派来采购中秋节礼的。 随着排在前面的采购员,喜气洋洋地拉走订购的鱼米瓜,排后头的不由着急起来。 “兄弟给我们留点啊!” “就是!别轮到我们没了啊!” 徐老爹乐呵呵地安抚:“别急别急,除了新米不卖,鱼和瓜还有的,够你们几家分的。” 其实采购们都想买点老徐家的新米回去。哪怕不给单位采购,给自己小家庭买点也好啊。 老徐家的早稻米比粮站的粳米还好吃,松松软软的,吃了还想吃。 可任凭他们好说歹说,老徐家最多只肯卖两亩田的新米,还有两亩说是要留着自家吃。 徐茵在家待了半个月,度过农忙,地里的活相对清闲了,她也差不多该返校了,中途还要在桐城下车去看看哥嫂呢。 徐母再不舍也只能放行。 闺女是去读书深造的,为了她的前途,当爹妈的哪能扯后腿。 “这四百斤新米让你爹拉去办托运,两百斤寄给你哥,两百斤寄去你学校,另外再给你带五十斤糯米,跟建军家换的,你不是喜欢吃糯米饭吗?现在宿舍能开伙了,想吃了就自己蒸来吃。” 徐母一边念叨,一边把要去办托运的四麻袋大米拎出来,另外又给闺女单独装了五十斤糯米。 徐茵无语:“妈,我哪里吃得了这么多。” 导师帮她争取到了单人间宿舍,想开伙买个煤炉子就行,她不过是顺嘴提了一句,没想到爹妈记在了心上,这不还要给她邮大米。 她系统仓库里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做农女时,凭着古方红糖和水果罐头,赚足了钱,最后捐了一半,剩下一半被她换成了粮食、布匹等一应日常物资。其中粮食占比最多。 但徐母不知道啊,只知道以前是七人宿舍,不允许开伙,不然她早就给闺女寄新米了。食堂的米,哪有家里新轧的好吃。 “反正托运,不用你自己扛。回头大米到了,你出点钱雇个小三卡给你运宿舍去。” 徐母归置好,就催着老头子去找村里的拖拉机手,送闺女去火车站。 徐茵有两年没来桐城了,但她大致记得徐大嫂的裁缝铺。 “嫂子!” 听到熟悉的声音,徐大嫂猛地抬头,看到小姑子笑眯眯地看着她,激动地站起来: “茵茵呀,快进来!这大热天的,还提着这么多东西,没中暑吧?你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让你哥去接你。” “还好,大米办了托运,这些东西我能提。” 小姑子难得来,徐大嫂干脆关了铺门,推上自行车,载着她往家骑。 “自从搬了家,你还没来过吧?离这儿稍微有点路,骑车要十来分钟。但好在清静,都是独门独户,前后带院子,我种了不少菜,你喜欢吃什么,一会儿给你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