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春耕一 (第1/2页)
如果说还有什么是对农民最重要的事情,那么就要说除了春耕就没有其他的了。 在古代社会,这个说话一点都不奇怪,农民种地那是本能,粮食对于农民一家来说那就是活命的根本保证。 田地是农民的命,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的话,没有哪个农民会随便卖掉家里的田地,田地可是可以一代代传给子孙后代的,永远都不会贬值。 可以说在古代社会,没有什么财产比田地更加保值的了,这也是那些世家门阀对田地有着永久的渴望,再多的田地也不嫌多,王朝末代时会发生种种乱象很大的根源就在于土地兼并很严重。 北汉帝国的土地兼并已经很严重了,人口只有百分之五的世家门阀掌握着百分之九十的土地,剩下的老百姓只能拥有百分之十的土地,而且世家门阀因为垄断官吏,他们享受很多不纳税的特权,这就很可怕了,剩下的百分之十土地要承担起国家的大部分赋税。 国家把所有的赋税都让那些自耕农承担,商业税又不多,这样使国家的国库会变得越来越没钱,只要国家发生天灾,就会导致国家混乱,很多王朝就是这样灭亡的。 就算没有看过猪跑,但是也是吃过猪肉的,对于官府来说,春耕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特别是在北方这样的地方,庄稼是一年才一熟的,不像南方一年二熟,南楚帝国的最南方还能做到一年三熟,一般来说南方是不缺粮食的。 辽州一开始的粮食就是从南方买的,然后通过大运河运送回辽州,只是后来被南楚帝国禁止了,叶桓这才跟第一次见面的启航商会大公子杨帆达成了购买粮食的合作,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启航商会那里能够购买到的粮食越来越少。 从杨帆那里传过来的消息,叶桓知道杨帆的动作已经被东齐帝国皇帝察觉到了,杨帆担心皇帝会直接对杨家动手,毕竟皇室早就想给启航商会换个会长,林飚认为杨家已经不可信了。 虽然合作的时候杨帆说过想要投靠自己,但是叶桓只是听听罢了,没有当真,杨家再怎么说也是管理了天下第一商会几十年的时间,一些退路肯定早有准备,如果真的要指望他的话,叶桓怀疑杨家早就被东齐皇帝灭掉了。 粮食对于一个势力来说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关系到生死存亡,辽州的粮食自然不能只靠外来输血,那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命脉交给别人来掌控,叶桓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样做会后患无穷。 作为未来有志于争霸天下的势力来说,葛明志早就跟叶桓制定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个方针是不会变的。 广积粮一直都在进行着,一年的粮食都要看春耕做的好不好,所以春耕会成为辽州官府开年最重要的事也就不奇怪了。 辽州各级官府早就收到了府城发出关于重视春耕的通知,新城正式变更为府城,原来的府城变成一个郡城,相当于多出了一个郡城,辽中郡一分为二,一半划分给新郡城管理。 …… 今天对于全城的老百姓来说是个大日子,很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民众早早就起来,吃完早饭,然后拖家带口地朝着城外的一块早就被大量士兵围起来的良田赶去。 从几天前官府就下达了举办春耕仪式,对于古代封建王朝来说,官府每年都要向民众传达统治者有多么重视农业,举办春耕仪式自然能体现这一点。 不仅仅是府城里的民众赶着去看热闹,附近的村镇也有很多农民三三两两赶去,有点像是赶集一样。 礼部主管刘兵是儒学大师,他本人最为重视礼仪,经常在叶桓面前提到无礼仪不成规矩,一个势力要发展壮大,那么就要格外重视礼仪。 很多时候叶桓都觉得这个老头有点啰嗦,但是他转念一想,对方也没有说错,在古代封建王朝,不管是做什么都有一套礼仪在运作,这也是古代社会能正常运转的根本所在,前世的古代社会也是一样的。 为了准备春耕仪式,礼部的所有官员从刚过完年后就开始准备了,刘兵更是殚精竭虑地考究仪式的各个环节,发誓要完美顺利地举办好辽州第一次春耕仪式,不能让其他势力的笑话辽州是缺少礼数的野蛮之地。 “刘老,都准备好了吗?” 叶桓询问刘兵,他们要准备出发去城外了。 “主公,全部都准备好了。” 刘兵满面红光,今天可以说是他身为礼部主管最为风光的一天,毕竟现在叶桓集团只有一个州,礼部还真的没有多少事干,除了一些节日要祭祀外,礼部的官员都闲的发慌了,这也是他们为了春耕仪式拼命工作的原因,难得有一次机会表现,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