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辽东局势 (第2/2页)
权。而实际上,其内部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与此同时,明朝也对后金进行经济封锁,断了后金的许多物资来源,这就让后金的日子更加难过,不得不通过频繁掠夺周围各个势力来解决问题,甚至还多次入侵朝鲜。 如果再不改变这种局面,则后金政权内部崩溃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不事生产而只靠抢劫很难维持。 与此同时,明朝败而不亡,甚至曾一度有了“中兴”之象。虽然后世之人都喜欢吐槽“万历皇帝贪财”、“泰昌皇帝短命”和“天启皇帝沉迷于做木工放任宦官专权”,但这三位皇帝至少有正常人水平以上的“能力”。 万历在经历了萨尔浒之败后,及时启用熟悉辽东边事的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不断找寻收复辽东的办法。即位仅一个月的泰昌皇帝,在位期间罢免了天下矿监,在这方面及时止损,大开内帑给辽东拨军费。 天启上位时非常年轻,经验不足,又信任大太监魏忠贤,使得朝政腐败再上新台阶,错杀熊廷弼。但是,在后期能任用孙承宗和袁崇焕守辽,并取得“宁远之战”的胜利,对遏制后金的攻势起到了至关作用。 面对“阉党”对袁崇焕的弹劾,天启帝在前期仍能够坚持信任袁崇焕,即便到了后期也仅仅是将其罢职回家而没有加罪和迫害,这无疑是想择机启用。天启帝对辽东边事十分关心,继续拨皇家的钱支援前线。 不得不说,“宁远之战”胜利对明朝的意义十分重大,打破了后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坚定了朝廷固守关宁锦防线的战略决心。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操持下,关宁锦防线几乎固若金汤,士气也得到了重振。 与此同时,袁崇焕借祖大寿整编的“关宁铁骑”,勉强可正面对战后金军进行野战。并且袁崇焕还看到了外交孤立后金的重要性,于是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拉拢关宁和蓟镇以北的蒙古部落,让他们为明朝防范后金。与此同时,袁崇焕还暗中派人去“野人女人”策划反击,这些举动毫无疑问暂时稳固了明朝东北战线。 至于崇祯皇帝,不管他后来如何昏招尽出,但在即位之初还是有点“明君气象”,至少是采取了雷霆手段手段扫除了魏忠贤的“阉党”和天启帝的“奶娘”,使得朝政暂时焕然一新,并让“东林党人”为之欢呼雀跃。 由于他也很想有所作为,因此重新启用袁崇焕,并大力支持其守辽方针。如果崇祯能够一如既往地这样支持袁崇焕,那么辽东边事或许不会发展到后来无可挽回的境地。当然了,这事在另一时空得到验证。 在“五年平辽”方案提出时,崇祯在袁崇焕心里还是一个“明君”形象,并且他相信皇帝会坚定支持自己。所以,袁崇焕能放出如此豪言壮语也说得通。但是,这却给了刚登上“大汗之位”的皇太极莫大心理压力。 皇太极即位后,亲征宁远和锦州,结果和他爹一样被打得头破血流,使得明朝这边的士气更加高涨。 皇太极和其他高层官员们也终于认识到,明朝就像一棵粗壮的大树,即便是里面腐烂透顶乃至中空,但一时间内还不是自己可以砍倒的,必须要采取别的办法才行。这时,皇太极谋略的高明之处展露无遗。 于是,在西元1629年,皇太极采取了一次堪称经典的“军事冒险”行动,即率领主力大军从蒙古部落借道,直接突袭到北京城下。而受到如此惊吓的明廷上下,昏招迭出,内部隐患一个个的暴露在敌人面前。 于是,鬼精的皇太极通过这次行动找到了打倒明朝的终极方案,那就是迫使明朝皇帝下令各地勤王。 如此一来,各地驻军短时间内纷纷不远千里甚至万里进京勤王,导致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尤其是“士兵哗变”和“农民起义”,这就相当于把“白蚁窝”埋到巨大朽木之下,让白蚁大量繁殖并快速吞噬其根茎。 等到“白蚁”把明朝这棵腐朽大树的根茎、树干都吞噬得差不多时,皇太极的“后金政权”只需反复动摇它的根基,打击其人力、物力和民心军心,就能轻而易举地让明朝这棵腐朽的大树从内部崩溃并轰然倒塌。 事实证明,如果不是善于权谋的皇太极成功即位,而是其他几位无如此觉悟和大局观的兄弟即位,那么努尔哈赤的所有子孙包括他一手创建的“后金汗国”很可能等不到袁崇焕率军反攻,就互相残杀崩溃了。 如今这样的事情在另一个时空出现了变异,那就是有“修真者”暗中介入,后果不言而喻,可想而知。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