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9章:异时空之帖木儿东征明朝之分析 (第1/3页)
上回说道明朝时中亚群雄逐鹿,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曾经试图征服明朝的帖木儿帝国后人去了印度。 在异时空,如果说在西元十四世纪末到西元十五世纪初这一阶段中,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的“大明王朝”相抗衡的话,则位于中亚的“帖木尔帝国”绝对能算一个,因帖木儿本事绝不比那成吉思汗弱多少! 千万不要小瞧“帖木儿”,此人一生征战四十余年从无败绩,可以说不仅是一代“枭雄”,而且還是一個“传奇”,甚至是一个“里程碑”,完全可作为中亚乃至西亚古代游牧部落首领或各地封建军阀的“榜样”之一! 但区区小小的中亚世界即使变得“无敌”,也依旧不能满足“帖木儿”的雄心壮志,因为他打败过伊朗“伊儿汗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在西元1404年11月,“帖木儿”亲率大军20万踏上了东征明朝的道路。 已经年逾古稀的“帖木儿大帝”非常重视与中国明朝的战争,据当时在撒马尔罕的阿拉伯人回忆,“帖木儿”自古出兵,后勤工作从未做得如此次这般扎实,真是粮积若山,马羊成海,完全就是要准备打持久战。 可见,在“帖木儿”的心中,“大明帝国”要比他的任何一个对手都难对付。尽管“帖木儿”已经准备得相当充分了,但还未到明朝边境就开始损兵折将,原因很多,即便他已提前十多年做了情报收集,仍难避免。 首先,这次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远征,途中多为戈壁荒漠,白天酷暑难耐,夜晚却严寒冰冷。此外,中途还遇上了一场大雪,人、马僵毙者众多。其次,“帖木儿”的远征军虽号称“20万大军”,但真正安全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和“死亡沙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明朝西北边境时,毫无疑问已是疲敝之师了。 但明朝这边的准备工作也好不到哪去,因为从西元1405年2月下旬起,当“帖木儿”的大军推进至“别失八里”(“亦力把里”即新疆伊犁)并离明朝西部边界重镇“哈密卫”仅剩400公里时,朱棣的明朝政府(朝廷上下)才感觉事情不妙。当时,朝廷上下原本不相信西域以西绝远之地有敌军能翻越“大雪山”并渡过沙海? 根据史书记载:"朝廷闻帖木儿假道‘别失八里’率兵东进,敕命甘肃总兵官宋晟儆备。"敌军都快打过来了,“明太宗”朱棣才下令备战,但好在这时还不算太晚,即便是拼尽西北诸卫兵力,应该也能拖住几日。 当时,“帖木儿”要面对的明朝,是有着110万左右常备战兵动员能力的庞大国家,仅其东征第一站——明西北诸卫就有15万5千人的军队。所以,“帖木尔”想征服明朝,光靠自己的20万精锐骑兵?根本不可能! 但是,如果两军开战,“帖木儿”很有可能会给明朝西北地区制造出很大的混乱,因为明朝各地“卫所驻军”基本上都是以步兵为主,说白了就是“军户”或“武装农民”,在面对游牧部落的骑兵冲锋时,很是吃亏。 众所周知,甘、凉军士中的回族、蒙古族居多,汉人士兵基本都是“外地人”。其中,尤其是“回教徒”,因为这些人在明朝西北军队中,在面对“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发起的强大攻势面前,难免不会出内奸。 西北地区“回教徒”(信奉“伊斯兰教”)的百姓较多,若在“帖木儿”发出的“圣战”号召下,这部分明朝子民极有可能会加入到“帖木儿”大军中,如同后世的“东部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成为帖木儿大军的补充兵员。 当然了,这些都是假设,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伊斯兰教”只有一位“真神”,与“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一样,都是典型的“一神教”,不仅极力排斥信众信仰其他宗教,而且极端霸道粗暴。 不过,在西元1405年2月18日,年过古稀的“帖木儿”饮酒过量而突然暴毙,致使这支东征大军也就这样草草地以撤退来收场了。这对于西方的“帖木儿帝国”和东方的“大明帝国”来说,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果吧? 因为十六年后,即西元1421年,当“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城举行阅兵时,向趁机各国使者秀肌肉,而参加了“阅兵观礼”的“帖木儿帝国”副使盖苏耶丁,在《回忆录》里坦言对明朝军事实力的看法:“ 我不得不承认,大帝(‘帖木儿’)死在东征路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使他保全了自己一生的英名。” 首先,“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实力在当时世界范围来看,确实非常强大。在“帖木儿”的统治下,中亚地区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军队装备精良,且战斗力极强。“帖木儿”曾亲帅大军多次征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土耳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